顶点小说网 > 女生频道 > 好女难嫁 > 第110章 第110章 110章 略

第110章 第110章 110章 略

    维梌一行人是在雨雪霏霏中来到南浦官衙的, 虽然早早入了蜀,但在成都府滞留了很长一段时间,他与徐知安的通信一直不曾中断过, 自然也知道些南浦的情况, 遂一路上,与同伴们不停的抄阅书籍,入成都府后, 找了一处地方停下来,一边将抄来的书文装订成册,一边又在成都府的几家书店里置办了些普通的文房四宝及教册教具, 又在府衙里落了官职名录, 在成都府的官学里游讲了一些日子, 待落雪后才雇了条船往南浦来了。

    天冷了以后, 家里就燃了火盆,早晚时候还会烧起火炉,不多烧, 家里暖和了就好。正逢下了雨夹雪, 屋里就多放了两个火盆,几个女孩子在正屋里, 围着火盆烤糍粑吃。

    今年家里的糍粑多, 各寨都送来许多五色糍粑和红鸡蛋,说是给润和的满月礼, 那几个大寨直接抬了些活的猪羊过来, 准备在衙里现宰,徐知安推拒不得,又实在不想宰杀这么多的猪羊,只能在田畔扎了个围圈先养起来。还带了些串的挺古朴繁盛的花朵似的宝石坠子, 说是被神赐过福的,也推却不了,都留下了。

    山民的性子才过直率鲁勇,与汉人的认知存着很大的区别,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不讲客套,送来的礼物,若是推拒了,便是看不起他们,是在推拒他们的诚挚之心和友谊。

    好在山民们都穷,送来的礼物在价格上都不甚贵重,贵重的仅是他们的心意,收了也就收了,若非如此,徐知安定是要受人弹劾他收受贿赂的。

    红鸡蛋多半送给幼育堂,剩下的怕坏掉,一家子连着吃了几天就吃完了,如今只糍粑多的吃不完,就算往育幼堂送了许多,存下来的还能吃到明年春底。

    所以火盆一生起来,贺嫂子就会取些糍粑给家里几个女孩子,让她们放火上烤了吃。都是勤快人,嘴舌也不多,只是都瘦伶伶的,看着可怜,家里如今不用省着口粮吃饭了,但这些女孩子都是半大丫头,以前亏狠了,如今正长身体呢,吃饱过后没多久,肚子就空了。她们又不敢自己寻东西吃,饿了也会忍着,贺嫂子这才与玲珑说过,每日给她们多分两个糍粑,饿了就烤着吃这个。

    润和睡着,所以大家说话的声儿都小,天气不好,没人来串门,估摸着也都在家里围着火炉做针线说闲话家长。

    糍粑烤好了,玲珑也捡着吃了一个,这东西瓷实,吃了扛饿却不好消化,所以不能多吃。索性家里的炉火充足,又用沙锅煮了一锅甜酒酿蛋花汤,分着喝了正好顺顺胃。

    随娘子没吃糍粑,不过汤煮好后,连喝了两碗热汤。

    徐郎君看着簌簌而下的雨雪,大抵心里又有了什么念头,抚了抚胡须,就踏着竹屐往书房去了,楚嫂子家的小儿伶俐,紧着端了个火盆跟了进去。

    下了雪,文人雅士估计是比往日更多几分闲心,而到了徐知安这里,他却是要比平日更多操心几分,一大早就披了蓑衣雨披往移民所去了。

    山洪还是冲毁了一些人家的住所和田地,赵主薄半是威逼半是利诱的将一些散户迁至县城对面的仙女山上,那里原就住着十几户人家,山上植被茂盛,山石坚硬,山腰上的坡度平缓,不易起洪滑坡,住人垦田两相宜。迁是迁来了,只是屋子没建好,建起来的也潮湿的不能住人,大家都是随手砍了竹子木头建了个简单的竹屋先住下,等房子能住了再搬进去。

    雨雪天,竹屋可不耐住,都是简单搭建的竹屋,就怕一场雪就压踏了,这些人生病或是再闹起来,徐知安不亲自去看一趟不放心。

    刚喝完甜酒汤,他便回来了,靴子湿了,里头的袜子也湿了,衣裳没湿,他脱了靴子穿着湿袜子将脚搭在火盆边上烤,还剩了两个糍粑,他也没嫌,擦过手就取来吃了。

    边吃边与玲珑说:“情况还好,没漏雨,冷是难免的,不过建房子时砍下来的干木头树枝多,柴火管够,吃食也不缺,凑和着能饱腹,只棉衣紧缺些,这是没法子的,谁家都紧缺,匀也匀不出来。”

    玲珑跟着说:“如今到处都缺少御寒的衣物,不独咱们这一处,若每家能养几只绵羊就好了,羊毛可是好物,比木棉花要好上许多。商队下次回来时候,问他们能不能带些北地的长绒羊回来,多多益善。”

    徐知安就笑:“你若这样说,他们就该向母亲抱怨了。”

    玲珑浑不在意:“抱怨便抱怨,既便带不回北地的长绒羊,好歹带回来些普通的绵羊吧?这个羊种,关中就有,从关中到南浦,能费多少功夫呢?家里养了羊,一年剪两次羊毛,一家子的冬衣就能备齐了,岂不方便。”

    “唔,倒也是个法子。”

    玲珑轻叹口气,如今可不就只能用这样粗笨又麻烦的法子了么。

    徐知安倒安慰起玲珑来:“不急,也不必担心,咱们且一步一步来,如今可比初来时好上甚多,亦比我事先想的好过许多,咱们且慢慢观来便是。”

    听了这话,玲珑又笑开来:“可不是,索性润和还小,咱们等的起。”

    正说着,老吏领进来一个浑身沾满雪的小子,好在他是穿了件半披蓑衣的,里头的衣裳湿的不太利害,不过还是冷的够呛,嘴唇都冻青了,人也轻轻的抖着。

    贺嫂子一看,哎哟,这是跟她一道回苏北的铁娃子,回来就又跟徐大船身边做了跑腿,怎么这样的天气他却来了。

    忙让老吏把他带进前院的换洗房里,用热水泡一泡,寻了刁新留下的旧衣服给他换上。

    换了衣服出来,贺嫂子才把他带进内院找徐知安。

    铁娃子是回来报信的,说新来的学督老爷们已到了南浦,船上物件多,天又下着雪,被搁在码头上了。

    徐大船和别的河督道的官员们正接待着,说吃过饭就起程,不过担心家里的夫人担心亲人,使唤他回来通报一声。

    贺嫂子拿了两个糍粑放在炉架上烤着,又拉铁娃子坐在火盆边上取暖,倒了碗热茶给他,铁娃子与贺嫂子相熟,倒也没胆怯,捧着热茶唏溜唏溜的慢慢喝着。

    徐知安却是不能烤火了,他裹了裹烤的半干的袜子,玲珑找来一双厚实些绵靴给他换上,又取了一件大毛熊皮斗篷和蓑笠给他——

    “天湿路滑的,你走时小心些,我估摸着他们大抵已走至半路上了,你就在望川石的那个亭子里略等一等,许是就等到了。”

    徐知安系了脖子上的绳结应道:“我晓得,跟着人呢,你只管在家里等着,学馆那里一直有人照看,这样的天,火炉许是已生着了,我先将人安置好……晚上回来的会迟些,若太迟了,我便于守直歇在前院,不用等我。”

    “好,席间少饮些酒。”

    徐知安笑笑,戴上笠帽揭了帘子出门。

    许是开门声惊醒了润和,他又哼哼唧唧开来,随娘子急忙回屋去看,原来是尿了,也醒了。

    换了尿布,他还哼哼唧唧,这是饿了,玲珑只得回屋,用热帕子敷了一小会,触着不凉了才给他喂奶。

    拍出奶嗝儿,他就又精神起来,许是未等到祖父来抱他转悠,小脑袋转来转去一直在寻人,没见着祖父与父亲,就一直盯着玲珑看。

    玲珑心里高兴,就抱着他说话:“大舅要来了,咱们润和欢喜不欢喜呐?见了润和,大舅定是欢喜的,是不是啊?啊,哦,润和也和娘一样高兴啊……”

    润和被哄的笑开来。

    随娘子接过润和,打发玲珑说:“孩子给我,你去给你兄长他们备些厚衣裳,这一路上,他的冬衣许是湿的不成了,驱寒的汤水也要备着,防着他们受寒生了病。”

    这倒是。

    玲珑从徐知安的衣柜里找了三套里外冬衣冬靴两件厚毛斗篷,打成包袱提出屋子,又让贺嫂子开了库房,从里头找了几件崭新大棉衣裳棉鞋,也包好了提出来,两个包袱加起来有十几斤,等铁娃子吃过糍粑后,就将包袱给他。

    玲珑又细细叮嘱一遍:“这只小的是给咱家舅老爷的,都是咱们大人自己日常穿的衣裳,让舅老爷先替换着穿。这只大的,是给几位先生的,前日子备下的,也不知道合不合身,且先将就穿着,改日重量了尺寸以后再缝新的。你若害怕,就将包袱交给舅老爷跟前的李家哥哥,让他来说。你今天不用回码头那里了,就先在学馆那里伺候着,帮着生炉子烧热水,夜里警醒些,多看几次先生们。若无事,明日你再回来。可都记下了?”

    铁娃子略拘谨,却点头应道:“都记哈喽。”

    玲珑便说:“好孩子,你且去吧,明日回来再说别的。”

    铁娃子腼腆了一下,和贺嫂子打过招呼就提着两大包衣裳出去了。

    贺嫂子站下想了想说:“左右没事,我给郎君们置办一桌子饭食吧。”

    玲珑说:“也好,嫂子只管置办。”

    贺嫂子唤了一个丫头烧灶火,她从梁上取了两段腊排骨和花肉条,放盆里,铲进去一些灰,搓了一会儿,舀了一勺热水浇过来,将排骨肉条上沾的灰都冲干净。

    心里又在念叨,大郎来的时间可真不巧,若早一日或迟一日,也方便从地里抓只羊宰了吃炖肉,偏就今日,下了雪,什么都不好弄,只能用腊肉对付了。

    泡了木耳,干菌子笋子,硬豆干,土豆片,一会炖个大杂烩锅子,热热的舀一勺,连汤带菜,吃了正好暖和。

    再置办几个下酒菜,来了远客,又是亲戚相逢,必是要喝酒的。

    几个女孩子都开始帮忙来,玲珑进了厨房,又被贺嫂子撵出来。厨房味杂,润和小小一个,也知道干净,别人的衣裳上一旦沾了杂味,他就不让抱了。

    家里人手够呢,可不必她再来操心。

    玲珑无奈,又不好在院里多待,怕带了寒气,只能再次回来,和随娘子一起哄孩子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