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女生频道 > 好女难嫁 > 第70章 过年
    别家挑过后, 剩了十七人,江管家尽数留家里,果然只提供了两间躲避风雪寒冷的屋子, 米也是十几文钱一升的糙米, 有锅没有灶, 灶要他们自己砌, 有水没有火, 柴要他们自己去砍……灾民们面面相觑,有些不知所措, 有两个年老的长者,对江管家磕过头,让孩子们回屋里暖着,又打发剩下的人, 出城去找能砌灶的石头和能烧火的柴草, 砌了灶, 有了火, 他们就能活下去。

    徐家巷子这里,因为处置的妥当及时,住户和来此避难的灾民都相安无事,听说别的只住些普通居民的巷子, 灾民闹出了事故,惹的外城许多居民区的人,见了灾民就赶打出去,不许他们在城里滞留, 因此又冻死了不少人。

    如此情形之下, 借居于巷里的灾民们愈发老实, 不敢闹一点儿妖, 对于他们自己去捡柴这种事,也没了怨言,每日老老实实去城外捡柴,回来煮一锅能饱腹的糙米饭,安安稳稳的等着天气回暖,他们回自己家的那日。

    ……

    家里住着灾民,徐知安不放心家里,又将平湖也留家里,让徐大船聚了巷里十几口人,每日夜里巡逻几回,使进城逃命的流民们不敢在这里祸祸,顺便也震慑一下借住各家的灾民,让他们不敢生出贼心来。

    平湖就严守在二门处,不许灾民入内院,用水时,也是由他提到二门口,再许他们过来提。前院的地窖里的东西全搬出来了,留下足够吃到开春的米粮和菜后,剩下的全送去了城外的粥棚,所以,整个地窖就那么坦荡荡的开着。

    今年的柴火贵,木炭也贵,为了安全省事,贺嫂子也搬去和画角黄绢一个屋住,白天空闲的时候,大家就挤在堂屋,坐火炉边上说话取暖做针线。

    徐知安不回来的时候,饭也就在炉子上煮了,烙几张面饼,煮一锅米粥,再炒一锅菜,几个人的饭,怎么简单怎么来。

    冬至那天买了一整只羊,就牵回来在前院宰杀收拾了,灾民们接了羊血,玲珑也将头蹄下水都留给了他们,皮子也送了他们。

    这些人也是能耐,煮了一锅的杂碎,只吃了一小部分,留下的就存在一只大粗瓷盆里冻在外面,每日煮米粥的时候就砍一些和进去,那一副羊下水,估计能让他们熬到年关。皮子上的毛都揪下来,用草木灰洗了两遍,晾干后,都给小孩子们续进衣裳里,虽然味道还有些重,保暖都是没影响的。

    普通庄户人家,只要给他们些助力,他们总是有法子把日子过下去的。

    贺嫂子也学人家,把一整只羊都剁成小块煮了,然后存进瓷缸里放院里,每日煮汤时,用菜刀砍出几块来,兑了水煮开再放些菜干或是萝卜,方便的很。

    唯一麻烦的是,太费菜刀,为砍那些冻的硬实的羊肉汤,菜刀上已蹦了两个口子。

    徐知安每天回来,脚都是木的,要在温水里泡好一阵子也有知觉,缓过来也不好受,又痛又痒,脚跟也冻了,肿的明光光的。

    他穿的其实挺厚实,鞋子都用千层底包鹿皮,里面絮了厚厚一层灰兔毛,若在平常,这靴子管保暖了,只是今年事多,他大半时间都被人借调出去帮忙,一整天在外面待着,这才冻成这样。

    玲珑又买了一张狼皮,学前院的办法,用狼毛薅了缝了两副厚袜子,让他轮换着穿,剩下的给絮进棉裤腿里。

    她自己也冷,斗篷穿着不利索,就用家里剩的兔皮又絮些棉花缝了件小袄,外面还穿了一件外裳,这一穿,暖是暖了,只整个人看着,圆滚滚一个,臃肿的很,赵婶子来串门时,还当她是有了身孕。

    赵婶子的儿媳怀了身孕,偏不巧遇着这么个情况,家里捉襟的很,本就不宽裕,前院也借住了几个灾民,日子过的越发紧巴。赵大郎媳妇害口,家里没个能解馋的吃食,就想吃一口玲珑家的酸辣酱,她自己脸嫩张不开这个嘴,就央求着婆婆来徐家要一碗。

    玲珑让贺嫂子给舀了两碗腌西红柿酱汤,一碗腌辣子,一碗泡酸萝卜,半斤多的果脯肉干儿,又让敲了一块儿冻羊肉汤给赵家老太太带回去。

    赵婶子有些不好意思,但想到家里的婆婆和儿媳,实在没法子推却,只得厚着脸皮收下了。还碗的时候,装了一块黄米软糕。贺嫂子把糕切成小片,用油煎了煎,蘸上甜柿子酱,几人坐炉子旁当即就当零嘴儿吃了。

    别管外面情势如何,院里的日子还得正常过。

    好歹熬到年关跟前儿了,灾民们陆续回家去了,不管怎样,今年这一劫算是过了,回家拾掇拾掇房子,只要不再下雪,把屋顶搭起来,压上些野草荆条就冻不死人了。

    徐家住的灾民也要回家了,过年是大节,不能还在外面躲安稳,人家能救你一时的危困,不能济一世的安稳,如今存住了性命,以后的日子还得自家往出来挣,富日子富过,苦日子苦过,本就是泥巴根儿里生出来的人,大户人家里住久了,怕要回不到泥巴墙儿里的日子了。

    还是趁早些回去,回去也能给祖宗们上一柱香,幸得祖宗保佑,咱一家子都全乎活下来哩。

    两位长者要领着自家儿孙来给玲珑磕头,这么大岁数的人,玲珑哪能受他们的礼,让徐大船和平湖两个扯住老人,不许他们下跪。

    两个蓬着头面的老人哭到:“贵家是真正的菩萨善人家哩,官娘子是悯善人,以后一定能做夫人,儿孙满堂,官郎君也是个好官,以后一定能做个宰相,你们一家,可救了不少人哩……”

    人老成精,两个人又是哭又是做诵扬,玲珑对里面的门道不算陌生,便说:“我知道你们回去后日子艰难,索性救人救到底,我许你们每户人家粮米六升,粗盐二斤,可好?”

    两老人立刻按着几个孙儿通通通给玲珑磕了三个响头。

    家里没这么多粮了,玲珑让徐大船去粮店里买一些粮回来,用来打发灾民。

    拉来了一大车粮米,除过给家里住的这四户人外,剩下的也陆续被巷里住的其他灾民分了去。

    粮米分完了,年节也到了。

    贺嫂子觉的这个冬天亏了玲珑,因为家里有外人在,吃食尽捡简单味道轻的来,煮了一缸的羊肉汤,也是间两三天才吃一顿,或是烩菜,汤面,煮汤熬粥,还不敢多放,怕吃多了上火,也担心肉汤味散出去惹来麻烦。

    整天就是菘菜萝卜,就算把这两样做出花儿来不还是菘菜萝卜么,就这两大样菜,整吃了一冬。

    这回没顾忌了,能好好拾掇一顿年夜饭了。

    腊月二十五,徐知安歇了年假。

    过年是有个歌谣的,不过玲珑备年货从不跟着歌谣走,以前过年从来不蒸馒头,今年来了京城,左右邻里都蒸了些馒头送来徐家,玲珑也让贺嫂子蒸了几锅馒头作还礼。

    徐大船的消息灵通,门路也广,听说家里要些猪肉鱼肉,二十七那日转了半天,买回来一个猪后座,二十多条冻草鱼,两只大公鸡,顺路拉回来一板豆腐。

    二十八日炸了一天的烧白、肉丸子、豆腐丸子,豆腐片,豆腐块儿……

    二十九写对联,今年没人来求对联,玲珑就让徐知安写几副中规中矩的对联,写完就让平湖去贴上。另外又寻出两卷素锦帛纸,让徐知安给她写两副记念品,要写下日期以及因何而做,徐知安今年没写诗,而是写了事记,一卷记了国事,聊聊几句概括了一整年的事宜;一卷记了家事,记录玲珑做过的几件事,做了评论语,然后各自郑重的压了印章,交由玲珑珍藏。

    两人约定,每年都要写两卷事记,用以传家,也用于警事。

    说起时又后悔去年没有多写一笔关于娶妻的事,那时是真没想过要写事记,也是今年遇的事多,心里存了感慨,才有了写事记的想法。

    只可惜,去年少记了一卷。徐知安思来想去,又找了一卷纸,仿着去年的笔迹写下一句:时年十月二十二,娶妻顾氏守真,小字玲珑,年十五,信笃明达,聪慧机敏,余甚喜之。

    没给玲珑,而是藏进了自己的书柜里。

    他这一年经的事多,偶尔想起从前的闲散,仿佛隔了很长的时间,将从前那个有几分稚嫩的徐知安,全抛在了时间那边,而留在这里继续走下去的徐知安,已然成熟了。

    已然能担起家事,为他的妻子做依靠了。

    有闲心,就能生出闲情,徐知安看着玲珑又长了三寸来回的个头,面上依然有几分纯稚之态,然已露了窈窕情态,眉眼间,也染上了一抹诱人风情。

    男女之事,若心与情相和了,互相亲近就像水到渠成之势。

    这种感觉,玲珑也有,她见了他就想扑过去,拥抱,亲吻,想做更亲密的事情,相与他心灵相和,肌肤相贴,呼吸也要缠在一起,不分彼此。

    玲珑想,长在心间的那颗花树,她己然完全绽放了,只等着来一阵春风,卷起她枝头的万千花瓣,流连,共舞,沉醉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