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天唐锦绣 > 第一千七百0五章 推卸责任

第一千七百0五章 推卸责任

    张亮头痛欲裂,看着岑长倩沉吟道:“本以为伤寒已经痊愈,可现在被风一吹又觉得浑身难受,要么本帅现在返家静养,此间之事托付给你如何?”  岑长倩笑吟吟道:“大帅身体不适,回府静养乃是应当,卑职愿意效劳。不过在此之前还是请您在移交案犯与卷宗的文书上签字画押,不然卑职稍后还得过去

    府上麻烦大帅。”

    这个字你要么在这里签、要么回家去签,反正不签也得签。

    你不是想要右金吾卫大将军的职权吗?

    这就是了。  张亮唉声叹气,抱怨道:“房二这厮太过狡诈,着实过分!我都已经躲开了不愿意掺和,为何非得将我牵扯进来?我好歹也是贞观勋臣啊,与他父亲称兄道弟

    ,结果你瞧瞧这厮有没有半分尊老敬老之心?简直混账!”

    岑长倩笑着不插话,您当着我的面说的这么痛快,可刚才为何不当着大帅的面说这话呢?  张亮也知道这种抱怨非但不能显示自己并不惧怕房俊,反而有些色厉内荏摇着头叹着气:“都有哪些文书?速速拿来让我签字画押,头疼的厉害,一会儿就回

    府吃药。”

    “喏。”

    岑长倩转身出去,少顷与来济各自抱着一大摞文书、卷宗放在书案上。

    而后来济才作揖施礼:“下官见过陨国公。”

    “嗯。”张亮从鼻孔里嗯了一声,瞅了一眼来济:“赶紧将需要签字的地方展开,还要本帅亲自动手不成?”

    来济忙上前将文书、卷宗展开,将需要签字画押的地方指给张亮,同时心里啧啧称奇。

    本以为房俊是个有担当的,放手让他审案而后主动承担责任,此等心胸气魄让他心折,可现在才知道房俊哪里是勇于担当?分明是早已找好了背锅之人。

    这张亮也是奇怪,平素人影不见、任事不管,结果到了这种主动承担责任的就不知从何处冒出来,也不知是傻还是贱……  张亮不敢胡乱签字,摊开文书、卷宗小心翼翼逐字逐行的一一审视、小心揣摩,唯恐不知何处藏着文字陷井再被坑一回,仔仔细细看完之后略微松了口气,本以为韦叔夏已经被定罪经他之手上报会被京兆韦氏认为是他一手操作进而迁怒于他,却原来只不过是嫌疑而已,金吾卫与万年县只是将其移交三法司待审,如

    此一来影响就小了很多,无论最终韦叔夏是否被定罪,宗室与京兆韦氏都不会将怒火发泄在他身上。

    痛痛快快的指定地方签字画押,而后毛笔一丢起身打了个哈欠,丢下一句“回家吃药”便急匆匆带着亲兵部曲策马疾驰而去,留下来济与岑长倩面面相觑。

    “这位怎地好似火烧屁股一般?”

    “嘿嘿,被大帅给坑怕了呗,这个坑不大,他怕前头还有更大的坑在等着他,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话说大帅真是运筹帷幄啊,略施小计便将天大的责任推给陨国公,此事无论后续如何都由陨国公承担,大帅轻轻松松便置身事外,当真厉害。”

    “那怪得谁来?陨国公天天嚷嚷着要权,大帅这不就成全他了嘛,该是他右金吾卫大将军承担的责任都给他承担了。”

    “呵呵。”

    想起张亮那张郁闷至极的脸庞,来济不厚道的笑起来。

    该有的权力一点没有、该背的责任一点不少,这位陨国公非得抢了右金吾卫大将军的职位当真是一步臭棋啊……

    ……  很快,左右金吾卫与万年县联名将韦叔夏的案子移交三法司,人与卷宗也一并派人护送至三法司临时办公地点京兆府衙门,正凑在一处商议结案措辞的几位

    大佬闻听情况,顿觉头都快炸了。

    居然找到了使李景淑致死的凶手?!

    凶手居然还是京兆韦氏子弟?!

    这下麻烦大了。  李元嘉第一时间吩咐下去:“现在开始京兆府大门禁闭,所有人不得擅自出入,另外以三法司之名义通告金吾卫、万年县,关于韦叔夏之案情暂时不得向任何

    人透露,违令者严惩不贷!”

    下达命令之后对其余几人解释:“这件事必须在吾等做出决断之前封锁消息,否则吾等将陷入极其被动之局面。”

    诸人颔首予以认可。  韦叔夏到底是否致死李景淑的凶手,在李景淑之死的事件之中占据多少责任,是否还有致死李景淑的还有其他人,乃至于最终对韦叔夏如何判罚……这些都

    需要仔细审理以及衡量取舍。

    现在最重要的问题并非事实之真相,而是如何权衡取舍才能对局势最为有利……

    李景淑不算什么,韦叔夏也不算什么,但两人背后的宗室与京兆韦氏若是因此开战,那就是了不得的大事。  京兆韦氏虽然在朝堂之上没几个执掌大权的显赫人物,但是其深耕京兆几百年与其余京兆贵族、关陇门阀之间的利益纠葛根本扯不断,稍有不慎便会是整个

    关中地区的世家门阀与宗室对抗之局面。

    那可是连帝国根基都摇晃震荡的巨大风险……

    戴胄面色凝重:“那必须尽快做出决断才行,这个消息封锁不了太久的。”

    不仅仅要封锁京兆府,还得金吾卫那边密切配合,最重要是昨夜前去缉拿韦叔夏连夜审讯的时候肯定有不少参与者,想要彻底封锁消息谈何容易?

    而一旦消息走路,宗室那边必来闹事,京兆韦氏也不会坐以待毙,两大集团碰撞那就是了不得的大事,他们这些主审官也得背负责任。

    刘祥道叹气道:“怎么可能封锁得住?这种消息一眨眼就能散播出去,所以诸位尽快决断吧。”

    大家都觉得这话有道理,赶紧纷纷低下头将文书、卷宗等物一一传阅,然后又紧急审讯了韦叔夏一遍,其供词与卷宗上所言一般无二,并无迥异之处。

    然后凑在一处商议如何审判。  戴胄言语简洁、条理清楚:“韦叔夏有导致李景淑致死之嫌疑,但韦叔夏坚称他并未踩踏李景淑要害部位,因缺乏目击者指认,所以不能将李景淑之死归咎于

    韦叔夏。”  新近上任的刑部尚书韩瑗位置还未坐热乎便遇到这等难题,唉声叹气道:“道理的确如此,可若是不能将韦叔夏定罪就必须将真正的凶手找出来,否则东平郡

    王府那边就会认为咱们有偏袒韦叔夏之嫌疑,到时候弹劾攻讦造谣生事,对咱们极为不利。”

    只要找不到真正的凶手,东平郡王府就会将韦叔夏当做凶手,若是三法司不能将韦叔夏定罪,东平郡王府以及一众宗室岂能善罢甘休?  到时候不仅宗室与京兆韦氏因此开战,三法司也得被席卷其中……旁人也就罢了,他这个新近上任的刑部尚书肯定首当其冲成为各方攻讦之重点,丢官罢职

    都是轻的,搞不好甚至有可能贬谪出京、三千里外任职……  之前他还暗地里嘲讽张亮不识时务,非得放下刑部尚书的职位去追逐右金吾卫大将军结果威风扫地沦为笑柄,现在却发现刑部尚书这个职位也不是什么好相

    与。

    韩瑗问道:“戴寺卿有什么好主意?”

    此言有推卸责任之嫌疑,毕竟这个时候任何一个决定都可能引发外界不满,从而出主意的人将会遭受无穷无尽的攻讦。  不过戴胄作为三朝老臣对韩瑗隐藏的小心思视若无睹,只淡淡的瞄了韩瑗一眼便对刘祥道、李元嘉道:“李景淑遭受踩踏致死乃是事实,真凶肯定就隐藏当夜

    那些冲击京兆府的子弟当中,我们找不出来,但并不意味别人也找不出来。”  韩瑗先是一愣,旋即恍然,一拍大腿:“就让京兆韦氏去找!现在嫌疑最大的就是韦叔夏,如果找不出真凶那么韦叔夏就要承担李景淑之死的责任,如果韦家

    不愿见到那一幕,那么就自己去将真凶找出来!”

    戴胄面色淡然,心想这小子虽然没什么担当更没什么魄力,但总算脑子还不笨。  其余几人也明白了戴胄的意思:让京兆韦氏去将“真凶”找出来,以此洗脱韦叔夏的责任,至于“真凶”是否为“真”与在座之人并无关系,因为那是京兆韦氏找

    出来的,如果冤枉了好人,那么责任也应该由京兆韦氏去背负。

    至于能否找的出“真凶”……  京兆韦氏与各方势力纠葛甚深,这个时候为了保住自家的“美玉”以及躲避有可能引发的宗室与自家的冲突,付出一些代价让“真凶”自己站出来“自首”并不难

    ……  几人互视一眼,都认同这个法子,且不管别的,先将自己摘出去为上,只要能够在这个当口将此事平息下去就是上策,有什么后患以后自然有大把时间从长

    计议。

    韩瑗又是主动说话:“那么,谁去与韦家谈?我先声明,非是不愿,实在是与韦家谈不到一处去,况且我年纪小威望不足,韦家也未必按我说的做。”

    李元嘉拍了拍脸颊,无奈道:“我与韦琬有几分交情,还是我去吧。”  如此做法虽然对韦家有利,但隐患也很严重,若能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韦家未必愿意这么做。毕竟现在与宗室开战固然损失巨大,可韦叔夏毕竟只是“嫌疑犯

    ”,韦家站在理上可等到“寻到真凶”以后韦家就不占理了,等到那个时候被东平郡王府识破再开战,韦家就完全落在下风。

    戴胄点点头:“如此,就有劳殿下多多费心了。”

    这件事是为了大家出头,故而主动承担责任的李元嘉较之韩瑗强上何止十倍?  韩瑗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摸摸鼻子,很是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