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女生频道 > 重回七零,改变一家命运 > 第35章 种菜,上山,送票

第35章 种菜,上山,送票

    从农场回来后,沈安宁就把小院里的空地还有屋后的自留地开出来,分成一块一块的,分别种上了小白菜、黄瓜、辣椒、西瓜、南瓜、柿子、豇豆和丝瓜。

    她细心打理这一切,村里的几位大婶还专门过来帮她把地分成一垄一垄的。

    现在村里的人对沈安宁还有安宇安宣都非常客气,因为沈安宁白天闲着的时候会带一帮小孩子上山挖野菜,会教他们写字,还会告诉他们吃什么菜对身体好,没敢公开说这是中药,只说是野菜,这些小孩每天会帮她捡一些柴火,所以她隔三岔五还会给这帮小孩分一颗糖,即便是最便宜的冰糖,也让这些小孩很开心。

    时间长了,这些小孩以沈安宁马首是瞻,她成了两个村的孩子王,一呼百应的那种。

    七月初,东北的学生开始放暑假了,两个村里的孩子那叫一个多,深山不准去,大家就在外围行动,今年城里关于中医的相关政策放松了一些,因为国家的西药从来都是供不应求,军队的消耗量更是大,在这种现实情况下,中药重新被启用。

    镇上的收购站已经开始大量收购中药了,东北这边山多,草药自然也多,为了鼓励村民上山采药,收购站草药的价格比以往医院开出的每斤多了三分钱。

    沈安宁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带着一帮孩子近水楼台先得月,山外围的野菜野果草药都被她们弄得差不多了,沈安宁按照镇上的收购价格在村上进行统一收购,由她做简单炮制再去卖,属实是被累的不行。

    沈安宇和沈安宣也是迅速结交了一批小伙伴,每次都是她俩拿着账本和这帮孩子对账,不少小孩还在沈安宁这里兑糖果,也是把村里不少老人乐的不行。

    水果糖要糖票,怎么算都是沈安宁吃亏,所以村里每个大户的大家长都会要求自家孩子帮着沈安宁干活。

    七月底,东北到了最热的时候,沈安宁时隔三个月第一次收到了来自自家二哥沈安宸的家书,“安宁,见字如面,二哥一切安好,现已在华南军区独立一团安定下来,训练虽苦,早已适应,不知你们在东北过得如何,一旦想到你们在东北可能遭受的劳累与痛苦,心里总是不安,今具体地址与电话已随信寄出,还望你能带着弟弟妹妹速回信一封,以安二哥忧心。”

    沈安宁看完信,眼泪就再控制不住了,她如何不懂自家哥哥的想法,现在的他一定充满了愧疚感,家里替他安排好的出路,却也成了他的枷锁。

    在家里准备了一番,把耐放的吃食准备了一些,给二哥晚上饿的时候吃,现在是夏天,也就只有空间里加了防腐剂的肉干了。又写了封信给沈安宸说了一下这边的情况,告知他家里人在东北一切都安好,只希望他能保护好自己,切勿冲动。

    沈安宁骑车去镇上寄信,顺带取回了姑姑姑父给她寄的包裹,里面附上了一张自行车票。

    想到她上次写信吐槽说自从她有了自行车,一个村子需要用车的都过来找她,娶媳妇的,嫁闺女的,都来借车去充门面,还闹了不少笑话,这一定是姑姑姑父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所以给她找的一张。

    看着塞在姑姑给她们做的鞋子里的信,果然,姑姑在信里写到让沈安宁把自行车票捐给村里,一切交由村长来解决。

    她们考虑到沈安宁毕竟刚到村里没多久,如果这个自行车不借肯定会有人说,但家世好反正已经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儿了,那就不如用一张自行车票买个好名声。

    直接到村委,沈安宁也没打算瞒着人,直接喊道:“村长,支书,两位爷爷都在吗?”

    “小沈知青啊,在呢,这段时间干的不错,村里勤快点的孩子下个学期的学费都从你那儿挣了,你受累了啊。”妇女主任和会计现在看沈安宁就像看财神一样,这次村里人可承了沈安宁人情了。

    “我也没帮什么忙,药是他们自己采的,这不是县里和公社有需求吗,咱们算是村集体,我也就是个中间人拉了线而已。”沈安宁也没谦虚,这事儿的确和她的关系不大,反正她今天收了,过两天就去镇医院和县里卖了,也就是花点功夫教了这帮孩子认草药而已和炮制而已。

    “安宁啊,今天来是有什么事啊?”支书从屋里走出来,这段时间村里在拢账呢,秋收之前得给大家先分一次粮。

    “支书爷,我就和您直说了,您也知道,从耿叔送了我那辆自行车开始,闹了好几次笑话。”沈安宁看着院里的几个人,果然大家脸色不是很好看。

    之前自行车借给村里的胡大勇家的儿子去接亲,结果车直接被女方扣下了,女方家的人非说那是彩礼,胡大勇家的媳妇是有名的泼皮,提着一篮子菜上门,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把车借给他们骑上两个月再还回来,把沈安宁气的不行,最后还是村里出面才把车要了回来。

    “我姑父呢,也是军人,他们那边的供应好,弄票也方便一些,前几天去镇上给他打了个电话让他帮我弄张自行车票,这不今天刚拿到我就过来了,票我免费送给村里,买车的钱就村里出,以后不是生死攸关我的车就不借给别人骑了,支书爷,我也希望您能理解理解。”

    沈安宁话说的漂亮,票送给村里这是她打算好的,反正她看病拿钱,每天还白得六个工分,秋收后要在村里分粮,一张票她一点也不亏。

    支书答应地很痛快,“行,我替你应了,这次分粮我就把事儿给他们说清楚,不过你这票村里也不能就这么白要,安宁,你也知道,村里不富裕,二十块钱,就当是一点补偿,你一定收下,爷也收下你的票。”支书和村长当然是很乐意的,他们岁数也快到了,现在都在培养自己儿子当接班人呢,有自行车便宜的还不是他们,村里人用,不是婚丧嫁娶的大事谁肯借啊?

    送完自行车票回家,一路上沈安宁车骑得飞起,胡大勇家的和几个村里喜欢八卦的婆子坐在一起,看着沈安宁过去,狠狠地瞪了一眼。

    她恨沈安宁小气,她大儿子娶了媳妇,现在在家天天压着她一头,她这个婆婆做的还不如儿媳妇呢,“看看这沈知青,一天到晚就知道瞎显摆,哪天这车被偷了她就不横了。”

    “大勇家的,可别这么说,咱们村和耿家屯的半大小孩可都听沈知青的话呢,就说我家孙女这一个多月都挣了两块钱了,学费都是自己挣得。”边上的人可不敢乱接话,现在在家里谁要是说一句沈安宁不好的话,家里的几个小孩就能和她们闹翻了天。

    不得不说沈安宁的怀柔政策用的特别好!

    现在沈安宁保持着每周去一次农场找刘佳曼,也是没办法,农场比村里忙的多,刘佳曼闲暇时间比较少,沈安宁反正也想去,一点都不觉得为难。

    看着大嫂的肚子一天一个样,摸着鼓起来的肚子,沈安宁算了算日子。“嫂子,你这是不是十一月生啊。”

    “差不多,你大哥说农忙之后,十月底,十一月初。”柳漫雪有些担心,那会儿正是冬天冷的时候,她们这个环境实在是不合适把孩子养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