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女生频道 > 重回七零,改变一家命运 > 第22章 县城行,知青首聚

第22章 县城行,知青首聚

    早上沈安宁是被上工的锣声敲醒的,拿出手表看了下时间,五点!!!

    还没从过早的时间中缓过来,沈安宁听到沈安宣叫她的声音,“大姐,我想上厕所”。

    沈安宣说着话还有些迷糊,这十几天在村里,不知怎么的她就养成了一个习惯,早上敲锣声儿一响就是她要上厕所的时候。

    沈安宁起来帮妹妹把衣服穿好,家里还没买恭桶,她们还是要出院子外面的茅厕去,小丫头走路还踉踉跄跄的,走着路眼睛还是闭着的,给沈安宁看的都有些害怕,

    起都起了,沈安宁也就再睡不着了,带着安宣到厨房准备做早饭,锅是在空间里就开过的,所以能直接用,小锅用熬米粥,再拿出几个肉火烧,就告诉双胞胎是火车上吃剩下的,他们也不会怀疑。

    一人一碗米粥,一个火烧,吃饱了沈安宁想着今天要不要去县里走一趟,有好多事情要安排,明天就要开始上工了,在她没成为村医之前,是不方便去别的地方的。

    打定主意,沈安宁看着弟弟妹妹说道:“安宇,安宣,姐姐今天要去县里办点事情,今天就把你们送去知青点,中午就待在那边吃饭可以吗?”

    双胞胎也知道自家大姐有事情要忙,所以也很懂事,沈安宁装了些点心和糖果放在小挎包里给沈安宣背上,再拿个军用水壶,拿了小半斤白面当做二人中午吃饭的口粮。

    果然,如她所料,知青点的几个人也有准备要去县里的,现下正是有农活的时候,昨晚两个老知青已经告诉她们了,从明天开始上工后,正值农忙时节,估计有一两个月不能放假,所以大家都想趁这个机会去县里一趟,去逛一逛,吃点好的,也把接下来两个月需要用的东西买一买,手里期限短的票花一花。

    王新容和王新桦昨天在镇上已经把东西买的差不多了,所以她们今天不去县里,留在知青点整理东西。

    沈安宁把双胞胎的口粮放在厨房,说道:“新容,新桦,今天要麻烦你们了。”

    王新荣笑着把沈安宣牵进去,“安宇安宣都很听话的,再说我们本来就应该互相帮助的啊。”

    沈安宁笑了笑,“你们有没有什么需要我在县里帮你们带回来的,反正顺路。”

    王新桦想到昨天在镇上没有买到洗澡和洗头用的香皂,去屋里拿出钱票,“安宁,要是供销社有香皂的话,你就帮忙带两块吧,昨天在镇上只买到洗衣服的那种。”

    “行,交给我。”

    早上起得早,一行人到镇上正好赶上了去县里的班车,现在的路上都还没有铺上水泥,很多地方都是坑坑洼洼的,一路上车开的摇摇晃晃,终于在十点的时候赶到了县城。

    沈安宁下了车没忍住摸了摸屁股,想着必须要把买自行车提上日程了,这班车每次都要经停好几个公社,还得绕路,坐着还颠屁股,还不如自己骑自行车呢。

    到了县城,大家自觉分开了,沈安宁直接到武装部门口找耿成毅,上次在他家里时候说好的,除了星期天不一定,其余时间他都会在班上。

    正是饭点,耿成毅直接带着沈安宁去了国营饭店,点了几个菜,等菜的时候,他把打听到的消息告诉了沈安宁。

    “安宁,这个普通的赤脚医生啊是没有工资的,按照道理只要公社和村里认可那就可以当,你说的来县里考试的这种情况,如果考试通过,会发证书,还能挂靠在公社医院,属于外派到村里的村医,每个月要到公社医院坐两天班,而且每个月公社还给补助五块钱。”

    沈安宁听明白了,既然如此,能考上带证的当然是最好的。

    了解到五月十号是今年上半年的最后一次考核,耿成毅还将自己找到的内部资料给了沈安宁。

    吃完饭,沈安宁掏出自行车票,“耿叔叔,有件事得让您帮忙,麻烦您帮我买一辆女式自行车,到时候等我通过了考试,拿到了证书,还得请您帮我把这自行车送到村里去。”

    这也是沈安宁想好的,如果自己悄没声地就买回一辆自行车,村民再淳朴也有人要犯红眼病的,而且闲言碎语也不会少,但是等她当了挂靠在公社医院拿补助的医生,武装部的亲戚给她送辆车也就没那么遭人眼红了,毕竟自己优秀和亲戚优秀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耿成毅笑了笑,接过了自行车票,不过他没要钱,只说等到车送去的时候再说。

    办完了最要紧的事儿,沈安宁去了一趟供销社,现在卖的香皂味道也挺好闻的,不过她空间里有,那么多用不完,所以她也没打算买,到时候把空间里的拿两个出来就说是外地货,找个偏僻没人的地方拿出一个包裹,她就准备坐车回去了。

    班车两点半就到了站台,知青点的几个人坐在最后面,从大家的表情中就能看出这次进城应该都是满载而归的。

    之前说好了晚上知青要一起聚一聚,包括男知青们也会过来,沈安宁先将东西送回家,把香皂用纸包好,拿了一块腊肉,还有李婶送的菜挑了半篮子一并带过去。

    新知青刚下乡,家里多多少少都给带了些东西,腊肉,腊肠,罐头,老知青没有肉,就多出些粮食,第一顿饭,大家都没有很计较。

    先把两块肥皂送给王新桦,沈安宁解释了一下,“这个香皂是其它地方来的货,这次供应少,供销社内部消化了不少,这几块碰巧运气好买到了。”

    王新桦打开报纸,闻了一下很是惊喜,和上海那边香皂的味道很像,“谢谢你啊,安宁,我真的太喜欢了。”

    知青院不大,女知青就负责做饭,男知青负责劈柴挑水,热热闹闹的凑了六菜一汤,蒜苗炒腊肉,蒸香肠,小葱炒鸡蛋,清炒大白菜,凉拌野菜苗,水果罐头还有干虾海苗汤。

    干粮就是齐婉丽和钱惠做的二合面窝头,即便是在城里,这样的菜也是极为丰盛的了。

    开动前大家先是做了自我介绍,男知青和女知青还没有互相认识呢,除了点长赵爱国,沈安宁认识了其余三位老知青分别是吴浩泽,二十三岁,江苏常州人。邓建设23岁,湖北武汉人。韩天24岁,贵州贵阳人。新来的三位男知青除了刘成,其他两位是高波19岁,天津人。于建中18岁,河南郑州人。

    大家这可真算是来自五湖四海了。怎么着也是活了两辈子的人,沈安宁观察人的功力还是有的,总体来讲目前没有特别难处的人,大家虽然都有点小心思,但无伤大雅。

    一顿饭自然是吃的满意极了,尤其是老知青,自打过年吃的那顿肉,这还是年后第一次开荤呢。

    赵爱国不愧是老大哥,在饭桌上游刃有余,能照顾到所有人,调动情绪,让大家处起来更轻松一点。

    聊了不少时间,看天色有些晚了,大家长赵爱国说道:“好了,天也不早了,明天还要上工,大家一起动手收拾收拾,早点睡吧。”赵爱国他们自然不会把摊子都留给女知青,这点让沈安宁很欣赏。

    沈安宇和沈安宣就是单纯来吃饭的,人小还没有发言权。

    回到小院烧水洗漱,睡觉前,沈安宁和两个人说好从明天开始他们也要和村里的小孩一起去打猪草,挖野菜,上午两小时,傍晚两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