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火车站的路上,沈安宁再三和姑姑强调,今年不要给她寄粮食粮票,因为下乡知青第一年国家是发补助的,每个月35斤粮食的定量,再说她手里还有不少全国粮票,今年肯定不会缺粮,“姑姑,您可一定要记住我说的,今年家里的供应别给我们寄过去,到时候我要是缺什么就给家里打电话,您在家也别担心我,我手里钱票都足,在农村还能饿着自己不成。”

    “行,宁宁啊,到了那边干活不要太认真啊,自己身子骨要紧,你这还是长身体的年纪呢,缺什么就拍电报或者打电话回来,别太辛苦了,保重身体最重要。”沈义佩终归还是有些难过,虽然这比什么都没预防的结果要好很多,但是十五岁的女孩,还带着弟弟妹妹,到乡下又要想方设法照顾家里下放的人,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到车站,等了一会儿,列车停稳在站台上,姑父帮忙把沈安宁带着的两个包裹送到座位上,又给她塞了几张大团结,沈安宁看着姑父,眨了眨眼,这应该是最后的私房钱了吧?

    看着沈安宁的小眼神,彭城摸了摸鼻子,有些不自在,这可是他抠出来的私房钱啊,“姑父走了啊,到那边记得常给家里写信,抽空就去邮局给姑姑姑父打电话,别心疼钱啊。”彭城穿着军装,这本身就够让人羡慕的了,这话说的更让人冒酸水,这还只是姑父。。。

    这家里其他人得有多好啊?

    沈安宁没让他们在站台等火车开,她要看着他们先离开。

    现在下乡的知青也分两种,去兵团的都会穿着统一的军绿色列宁装,带着大红花,像沈安宁这些去村里和农场插队的,就只有大红花。

    一个车厢分两边,右边坐着的都是去兵团的,沈安宁她们坐在左边,泾渭分明。

    因为她们这个车厢都是知青,没有别的乘客,大家毕竟还是要脸面的,一路上倒也还安生,坐火车第一天,车厢里的年轻人精气十足,一路上说说笑笑,时间过得很快。

    沈安宁坐在靠窗户的位置,对面坐着三个,边上两个,都是女孩,但只有一个叫许红霞的和她去的地方一样,其它几个有的在芳山公社其它的村子,有的在大虎公社还有辽省的其它县城。

    “哎,安宁,你说不会只有咱俩是到望土村的新知青吧。”许红霞挺愁的,要知道两个女孩人生地不熟,人多好歹有胆儿啊。

    沈安宁摇摇头说道:“你想多了,咱们只是北京一个站点的,还有男同志呢,国家这么大,其它地方下乡的知青肯定也有到那边的,火车始发地,经停站,路线都不一样的。”

    听到沈安宁这么说,许红霞总算是有些安慰了。

    因为大家都大多不认识,所以在火车上的两天都很是客气,互相帮着看行李,结伴去卫生间,还换着零嘴吃,,,,,,,越靠近黑山县,沈安宁就越有些迫不及待,也不知道弟弟妹妹这几天怎么样,还有爸妈,堂哥堂嫂那边,现在的她还人生地不熟,得想个办法和农场那边搭上线才是,这一桩桩的事儿,都要时间去完成。

    终于终于,在火车哐啷哐啷的声响里,她们总算是到站了,中途她们这个车厢的人走了一批又上来一批,现在终于轮到她们了。

    因为已经来过黑山县一次,沈安宁已经轻车熟路了,带着许红霞出站台,看到举着芳山公社牌子的人,两人走了过去。

    “您好,同志,我们俩是到芳山公社望土村插队的知青。”沈安宁拉着许红霞上前说明二人的情况。

    “奥奥,你们去那边拖拉机那儿,今天来了好几批知青了,你们先过去吧。”

    “谢谢同志啊。”

    走到停拖拉机的地方,发现是老熟人,沈安宁主动打了招呼“大山叔。”

    高大山有些意外,“哎,是你啊,女娃你这是到我们这儿插队了。”

    “是的,大山叔,我在望土村。”

    高大山明白了,敢情前面应该是来投石问路的,这是个有本事的姑娘!

    “行,你们两上去吧,正好,人满了我先把你们送回去。”

    车斗里坐了18个人,都是到芳山公社的,不过他们都被三三两两分开了,毕竟公社下面村子那么多呢。

    拖拉机停在望土村村口的时候,车上只剩下沈安宁,许红霞和一个男生了,男生一米七五左右,中等身材,长相普通,是老实靠谱那一类的。

    好吧,不愧是芳山公社最偏的村子!

    总算下了拖拉机,许红霞有很多问题想问沈安宁,“那个,安宁,你是这里人吗?感觉你对这儿很熟啊。”

    沈安宁没打算隐瞒什么,“我是带我弟弟妹妹一起下乡的,之前就来过一次,把我弟弟妹妹先送过来了,长辈那边和隔壁村子的人有些交情。”

    这下不止许红霞,那个男生也望向沈安宁。

    沈安宁继续说道:“我爸妈工作特殊,他们工作的那儿地方有些偏,那边没有学校,我哥是军人,还没成家,要经常出任务,弟弟妹妹已经七岁了,要读书,没办法只能和我一起下乡了。”

    这个解释很好,沈安宁刻意隐瞒了一些信息,让大家误会她有不错的家世。许红霞点了点头表示理解,三个人互相认识了一下,沈安宁知道了男生的名字,刘成,四川人,19岁。

    “那咱们现在怎么办啊?”许红霞看着沈安宁,一副由她领头做主的模样。

    沈安宁知道下乡要先报到的,这几天知青应该是一起过来的,“我们先去大队部,现在还早,这才十点,村长和支书肯定在那边等着呢,这几天估计每天都会有知青过来。”

    大队部很好找,还挂了面小红旗,刚迈进院子,沈安宁就看到了王立秋。

    “支书爷爷。”

    “哎,沈知青,这几天来了好几批人,可算等到你了。”王立秋看到沈安宁,颇有些不好意思。

    看着沈安宁后面站着的两个人,先是确认了一下名字,在报到单上签字,带他们去知青点的路上,王立秋将村里现在的情况大概说了一下。

    “前面几年来的老知青有的结婚搬出去了,有的嫁在村里或者娶了村里的姑娘,现在老的知青只有四位男同志,两位女同志了。”

    前两年他们村没来过知青,这次来的新知青有点多,有八个,除去沈安宁,知青点那边肯定是住不下十三个人的,要知道前些年人多的时候还有好几个是借住在村民家的。

    “那住不下怎么办?”许红霞有些着急,她害怕单独住。

    王立秋有些不好意思,摸摸头发,还是开了口“那个沈知青啊,之前你家亲戚送来的青砖瓦片没用完,然后村里有个破烂的空房子,我就擅自做主用剩下的砖瓦把那个地方修了修,也当做知青点,你看,,”

    沈安宁摆摆手,十分大方,“嗨,没事,作为知青,因为个人原因和大家分开住,我挺不好意思的,这砖瓦就当我的赔礼,支书爷爷,不用为难。”

    王立秋听到这话,才算轻松起来,要知道剩的砖瓦有不少呢,能盖个厕所了,这小沈知青不愧是会来事儿的,以后要和家里人说多照顾照顾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