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我本秀才:开局入赘江南门阀 > 第122章 俗事缠身忘初心

第122章 俗事缠身忘初心

    陆瑾与沈言溪一路乘车急行往家赶。

    江北总督杨希泰今日也要回泸州,作为晚辈自然要相送。

    马车到了沈园,就被停在门口的几辆马车堵住了。陆瑾和沈言溪从车上下来,就看到杨希泰一家已经在跟沈家人告别。

    “晚辈来迟,世伯这就要急着回去?”

    “哈哈,你小子可算回来了。本来还想找你好好聊聊,结果你搞的比老夫这个总督还忙!”杨希泰笑道。

    “俗事缠身,世伯海涵。”陆瑾只能致歉,这段时间确实忙的跟狗一样,早就忘了小地主的初心。

    “行了,老夫跟你岳丈也聊了不少。没想到短短时间你能有如此成就。你那精盐烈酒老夫看了,也尝了,这都是与国与民都有益的好事。回头老夫让家里派人来找你,你那什么局有杨家一份子没问题吧?”

    “微末小事,能得世伯看中,晚辈只有荣幸!”眼下也顾不得想太多,只能赶紧应付。

    “南卿,你年纪轻轻就才华横溢,老夫和你岳丈都很看好你。无须过分自谦,也切忌好高骛远。放手去干,老夫倒想看看你到底能做出多大的事情来。”杨希泰的脸色认真了起来。

    “晚辈尽力而为,不辜负世伯厚望。”

    “无论做什么,到了什么时候,都莫要忘了你说的家国二字。”杨希泰到近前拍了拍陆景的肩膀。

    “晚辈不敢忘!”陆瑾诚惶诚恐。

    “好好,那就此别过,如果有了时间了到泸州来找老夫喝酒。当然,如果遇见了什么麻烦,你岳丈不管你,你就来找老夫,老夫给你做主。哈哈!”杨希泰看着沈皓哈哈大笑。

    “明远,都回去吧,老哥哥就先走了。”

    杨希泰说完也不停留,自顾往前面的马车走去。

    “世伯慢走!”陆瑾忙行礼送别。

    看到杨希泰已经上车,正在和沈家女人搞的生死离别的杨敏祯母女也顾不上再客套了,忙说了几句辞别的话就上了车。

    随着几辆马车在甲兵护卫下向白石桥驶去,陆瑾脑子里还乱乱的。

    “都回去吧。”沈皓对站在门口的人说道。

    沈家的人也就逐渐的散了去。陆瑾和沈言溪陪着岳父母几人先回了梅园。

    “杨家与我沈家素来交厚,盐和酒的事情看你杨世伯的意思杨家想参与进来。瑾儿无须顾虑太多,到时候你该怎么谈就怎么谈。”沈皓道。

    “好的父亲。”陆瑾不得不感叹,这就是背后有强大家族的好处。要单靠自己,不知道搭上一个总督得何年何月,更别说整个家族。

    “瑾儿,娘送过去的东西你吃了没有?”周曼云问道。

    虽说丈母娘问女婿有点不妥,但事关传宗接代的大事马虎不得,也怕女儿糊弄自己。年纪轻轻的别因为难为情就耽误了身体。

    “啊?母亲送……”陆瑾话还没说完,手就被沈言溪捏了一下,只好赶紧止住了话头。

    “溪儿,娘跟你说的事情怎么不当回事情呢?”周曼云看陆瑾的表情哪里不知道是自己女儿在背后使坏。

    沈言溪:昨晚自己都快被折腾散架了,再吃了那些还能有好?

    “娘,我知道了。”沈言溪红着脸道。

    陆瑾和岳父满脸懵逼,都说的啥啊?

    周曼云在沈皓耳边嘀嘀咕咕了几句,沈皓这才明白过来。

    “该吃就吃,对咱们男人好。”

    陆瑾:()啥玩意就对咱们男人好?

    沈言溪没办法了,只好把事情告诉了陆瑾。陆瑾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自己真是扭着了,不是不行啊。

    “母亲,我那天真是扭了一下,现在完全好了。”事情还是要说清楚的,否则天天盯着自己吃补药可还行?

    “真的?”周曼云一脸疑惑。

    “真的!如果真有问题,我也不是瞒着的人,母亲放心吧。”陆瑾一脸真诚。

    “娘,夫君真没事。”

    看着女婿和女儿异口同声,周曼云这才放心下来。

    -----------------

    沈皓的书房里,沈皓坐在书桌后,沈言诚和陆瑾夫妻坐在边上。

    “父亲,我觉得家里可以收粮了,现在也正是时候。”陆瑾还是想着把上次提过的粮食问题再说一下。

    “你打算收多少?”沈皓疑惑的问,按照常态,沈家的粮食吃不完啊。

    “能收多少收多少,但不要大张旗鼓的收。而且也不要光是大米,杂粮肉干之类的都可以存储一些。”就这流民遍地、到处都开始乱了的情况下,粮食才是硬通货。

    “嗯,你能忙得过来吗?”沈皓倒也没有反对,收粮食的事情陆瑾提过。不说自己女婿担心的情况到底会不会成为现实,多屯些粮食有备无患倒也问题不大。

    “大哥如果能腾出手的话,小婿的意思是大哥来办。小婿对这方面了解的并不多,也兼顾不过来。要让别人办的话,这么大的事情有些不放心。”

    “诚儿,你的意思呢?”

    “南卿是想把粮食存放在哪里?”沈言诚问道。

    “如果可以的话,最好就是江临城里,放在别处也不保险。”

    “可江陵城里没地方啊,现在把地里的秋粮全都收上来差不多就满了。”沈家的粮仓一般都是进新粮、出陈粮,保持满仓状态。

    “现在一共有多少存粮?”陆瑾问道。

    “满仓两百万石。城外其他地方倒是还有粮仓,武陵源那里就更多了。”

    陆瑾嘴角直抽抽,两百万石是够多少人吃多长时间?没概念啊!

    “两百万石够十万青壮吃多久?”

    “差不多够一年吧。”

    陆瑾惊的够呛,沈家存了这么多粮食吗?上次被劫持的军粮才几十万石。也不知道都在哪里放着呢?

    “慢慢收吧,父亲和大哥看看怎么弄,小婿这方面也不懂。现在看着还没那么乱,又是秋收。粮食好收一些。小婿就怕真到处乱了,咱们想收都收不上。”

    陆瑾也只能说说大的要素,里面的具体事情他懂个鸡毛啊。有粮不慌就对了!

    “瑾儿,两百万石还不够?”沈皓疑惑道。虽然听了母亲的尽量支持女婿。可这怎么都看着不像干正事的样子呢?

    “那万一江临被围上个一年半载呢?到时候别的不说,如果真打进来,咱们家可就完了。”

    陆瑾就记得原本历史上老有围城的,襄阳之类的。你别说,这江临还真就差不多的地理位置。

    就是江临这个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大梁存在的那些后世总结出来的乱世征兆,让陆瑾很难安心下来。这架空世界真是坑的很。

    “……”沈皓父子俩有些无语。

    先不说这几百年都没有围困江临的先例。就算江临守不住了,沈家也自有生存之道。

    无论是谁打进来也不可能把沈家就灭了,除非他不想要江州。但这些话又没法跟女婿直白的说,别以为自己这个岳父没骨气。

    “父亲不会是想投降吧?”陆瑾看着沈皓父子俩一脸的便秘疑惑道。

    “你这孩子说什么话,为父岂能是那样的人?”沈皓黑着脸道。

    “其实小婿倒不是说不能……”

    沈皓父子:()嗯?

    “但关键是看对方到底什么人,咱们不需要为大梁守节,但也不能说谁打下江州咱们就跟谁吧。万一是白戎奚戎呢?或者西边的西夷和山戎呢?”

    “蛮夷之地怎么可能打到江州,当我中原无人呼?”沈皓一脸正气。

    陆瑾:……上一个这么自信的先被打到丢了半壁江山,最后又跳海了呢。

    “打不到最好,我想告诉父亲的是咱们可不能向蛮夷屈服啊!”

    “哼!瑾儿当我沈家是什么?我沈家现在虽诗书传家,但却是以武起家。投了蛮夷有何脸面面对先祖?如果真有不肖子孙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不用你说,我砍了他!”

    话是说的硬气,但陆瑾也就听听。历史的经验告诉陆瑾,这些都靠不住。如何真正能保家卫国才重要,而粮食就是关键。

    “就不说蛮夷,万一水匪或者流民做大呢?他们都杀红眼了谁会讲理?咱们总不能随便就投了流寇吧?”

    “贤婿不是二当家么,还能对付咱们家?”沈皓一脸戏谑。

    陆瑾:(⊙⊙)……

    二当家都快忘了山寨的兄弟们了,也不知道过的怎么样了。

    “噗!”沈言溪控制不住笑了。

    “父亲、大哥,我和溪儿就先回山寨……不是,先回溪园了。”陆瑾拉起沈言溪就走。

    “这孩子真是……”正在外面修剪花枝的周曼云看着女婿拉着女儿一溜烟的跑了,愣在门口都不知道说什么好。

    “父亲你看呢?”书房里,沈言诚问向沈皓。

    “瑾儿有些考虑的太多了,也不知道他哪里来的这些担心。”

    沈皓作为门阀之主,肯定不能说女婿说什么就是什么。尤其是这么重大的事情,在外人看来都有点儿戏了。但问题就是自己那女婿神神叨叨的,所以沈皓也犹豫的很。

    “先把新粮入了库,陈粮暂时找个地方先放着。然后你这段时间亲自到各仓好好看看,现在家里人多,蛀虫也多。别到时候真要用粮食了,里面是空的。”

    沈皓最终还是决定稳当点,先盘点下家里到底有多少粮食再做打算。

    -----------------

    “奶奶,您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孙婿能画好的。”沉心堂里,陆瑾正在给老太太画画。

    之所以没有答应给其他人画画,一是因为画画太耗费功夫,另一方面也是老太太对自己不错,想着先给老太太画一幅。老太太毕竟岁数大了,说不定哪天就走了,陆瑾不想留下这个遗憾。

    所以从前几天开始,陆瑾夫妻有空就会过来。陆瑾画画,沈言溪陪着老太太说话。

    陆瑾这次画画也没再藏着掖着,这里也总有人来看。有的陪着老太太,有的就站在陆瑾身后,看他在画布上用一块块的颜色慢慢勾勒出了老太太的面庞,都惊叹不已。

    “好好,要不我说就算了,太耽误孙婿的时间了。”老太太心里自是开心的,孙婿的心思她也知道。原以为也就一两天工夫,哪知道孙婿说要几个月。老太太哪里好意思耽误那么长时间。

    “奶奶,你就听夫君的吧。正好孙女已经学会了夫君的几首曲子,现在就弹给奶奶听听。”

    “好好,就听你说过,还真没听过。奶奶倒想听听我孙婿又有什么大作。”老太太很欣慰,这个年纪不就图的一个子孙绕膝么。

    “奶奶,那我先给您演奏一首出水莲……”

    夕阳映照下的沉心堂里,画面温暖而祥和。

    而在这画里的人,谁也不知道,一场惊心动魄的变局正扑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