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大宋小商圣 > 第166章 墙头草最坏事

第166章 墙头草最坏事

    此时天色依然漆黑,带在身上的蜡烛已全部燃烧殆尽,眼前的视野极其模糊。

    就在这时,远处出现了一点亮光,闪烁了三次。

    看到亮光,郑焕也立刻用火折子点燃了一直未曾使用过的松脂火把,在黑暗中隔空划了三个圆圈。

    “是老金和老何他们。大家跟紧了!”

    郑焕转头对众人说。

    众人紧跟在郑焕身后,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了约一炷香的时间,来到了河边。

    河边停靠着一艘三桅快船,船上站立的就是金如铁与何如海……

    确认来人的身份后,船上的几位兄弟点燃了好几个松脂火把。

    这一瞬间,大家眼前的光线骤然明亮起来。

    陈铭向前迈一步,向两位前来迎接的大哥抱拳行礼,说道:“辛苦二位大哥特意前来接应!”

    随后,只见金如铁身形一纵,便从船上跳了下来,踏上岸,朝着陈铭深深鞠躬,口中说着:“公子您给了我们兄弟重获新生的机会,我们还未来得及好好道谢,请您千万别这么折煞我们……”

    “得了,老金,大家出来做事,各取所需罢了。这四位来自西洋的朋友,就麻烦船上兄弟们多关照了。”

    陈铭说完,又转向金如铁大致介绍了老熊和其他三人。

    老熊满脸感激地朝陈铭答道:“多谢公子,愿主保佑您,耶稣会也会感激您的……期待我们将来还能有机会再见。”

    陈铭微笑着回应,然后打断了老熊的话,他知道如果不及时制止,这位对上帝无比虔诚的老熊又要开始给大家宣讲教义了。陈铭心想,万一老熊一张口,只怕现场所有人一个个都会听得昏昏欲睡,那场面得多尴尬?

    于是,老熊和老庞带着一丝遗憾看着陈铭,叹了口气,叫水手帮忙背起王丰肃和谢务禄两人,登上了快艇。

    何如海在船上向大家拱手示意,快艇迅速升起船锚扬帆启航,逐渐消失在漆黑的夜幕中。

    “好了,老金,你赶紧回山庄吧,小姐那里需要有人守护。我身边的兄弟们都可靠,没问题!”

    陈铭回头对站在一旁的金如铁嘱咐道。

    金如铁本想再说些什么,但看到陈铭坚定的表情,再加上郑焕给他使了个眼色,只好拱手告别。

    “好了各位,找个相对干净点的地儿歇息一会儿吧,还有一个时辰左右,城门就要开了。” 陈铭看了看天色,对大家说道。

    众人领命,在附近找到了一处较高的土丘,铺上油布,围坐在一起,背靠着背休息。

    “大家别睡着了啊,要时不时地说说话,不然风寒容易侵体,那就糟糕了。” 陈铭见大家疲态尽显,赶忙提醒。

    这时,子痴忽然明白了陈铭先前让大家吃火锅喝酒的原因,脱口而出:“原来公子事先就有打算!”

    随着这个话题开启,大家纷纷七嘴八舌地闲聊起来,胡吹海侃一番,什么天南地北的事儿都扯了出来。

    “那些洋和尚身上的气味儿,真是……还是咱们的大哥贵实诚,要是换成我肯定不会背他们。”

    “不是都说洋和尚膝盖不能弯吗?怎么看上去跟咱们差不了多少,只是胡子头发长满了头脸,更像是野人,不像什么世外高人!”

    众人围着篝火坐在地上继续聊天,暂时也没觉得困倦。

    看到大家都已经打起了精神,陈铭才安心地点点头,转身朝江边走去,打算走动走动,也能驱散身上的寒气。

    而郑焕则紧紧跟随在他的身后……

    看着漆黑的江面,陈铭深深地叹了口气。

    郑焕满脸疑惑地问:“公子,您为什么感慨啊?洋和尚的事不是已经解决了吗?而且我们还新增了一条商业航线,宁波那边等待的海船上载着不少咱们的货呢……”

    陈铭回答说:“我在感慨的是,自从穆宗皇帝以来,开放海洋已经有五十年了,但我们大明朝仍有许多人像井底之蛙一样,对外界一无所知!真是令人叹息!”

    郑焕赞同地说:“公子说得很对,以前虽然表面上禁止海上贸易,但实际上各家大族都在偷偷出海,根本禁不住。但他们只是为了赚钱,压根没想过别的……”

    “其实,这浩渺的大海给予我们的远不止金银财宝。我还记得曾经告诉过你,遥远的西方土地上有万里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金矿银山……这些,那些目光短浅的人怎么可能想象得到呢?”

    “行了,不想那么多了,以后慢慢计划吧!眼下我们要做的首先是赚钱,要搞海运,又要花费很多银子呢!”

    陈铭笑着对郑焕说,郑焕也重重地点点头,两个人私下里也不必再多拍马屁了。

    看着远处的篝火和谈笑风生的人群,郑焕忽然想起一件事,低声问道:“公子,小的还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不直接找南京礼部的郑尚书,接手押送洋和尚的任务呢?那样不就可以轻易救出他们俩了吗?”

    陈铭摇摇头说:“你们那位本家郑尚书,实际上应该只是侍郎代理尚书吧……千万不能以为他和你是同宗老乡就能拉近关系!我敢打赌,这家伙是个彻头彻尾的小人,看他现在活跃得很,其实就是个随风倒的墙头草,哪个势力强大,他就跟着哪边……这种人,最好还是少接触为妙。”

    “另外,南京官府的办事效率你也清楚,想要接手这个差事估计得耗上一个月……我看那笼子里的两人,再拖个十天半个月恐怕就得去找他们的上帝了,还不如快刀斩乱麻。”

    听了这番话,郑焕连连点头表示同意。

    事实上,这次陈铭又是得益于他的先知先觉。

    历史上的这位郑侍郎郑榷名声糟糕透顶,除了此次“南京教案”事件外,后来他还投靠了宦官集团,干了不少祸国殃民的事情。

    陈铭对于道德纯洁性并没有过分执着,因此他才会与忠老哥、崔应元等人结交为友。

    在他看来,这种墙头草是最害人的,堡垒最容易从内部被瓦解。这次带着四个洋和尚离开城池,不也正是利用了堡垒内部的秘密通道吗?

    众人聊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鱼肚白,天色渐渐亮了起来。

    熄灭了篝火,一行人便动身返回驿站。

    回到驿站后,陈铭赶紧吩咐驿站的小吏烧热水,而他们这一行人也没有闲着,各自动手熬制姜汤、葱白煮蛋、热酒等预防感冒的食物。

    毕竟在这个时代的卫生条件就是这样让人无奈,只能做到这样。

    幸好大家都正值壮年,身体强壮,又有两位少年僧侣懂得一些医药知识,因此无人染上感冒。

    忙碌了半晌,沐浴更衣完毕,陈铭陷入沉思,梳理着脑中的思绪,看着院子中忙碌的众人,突然间灵光一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