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烈虎军 > 第四十四回接急报烈虎回顺州 为选帅北辽开科场

第四十四回接急报烈虎回顺州 为选帅北辽开科场

    书接上回,上回书正说到,齐军兵不血刃攻占白帝城,义州全境光复。当晚,齐军摆酒庆功。庆功宴上,赵忠四兄弟和白灵四女在两位师父和一众将领的见证下互结连理,也算是双喜临门。

    赵忠考虑到大军征战了近一年,十分疲惫,急需休整。于是,趁着双喜临门之际给大军放了四天假。在这几天中,天玄真人曾找到赵忠与范毅长谈了一夜。第二天,二人从真人房中出来时,眼中皆多了一抹坚定与默契,至于三人夜谈的内容,除了三人自己外,旁人不得而知。

    第三天,天玄真人和白莲圣母两位前辈也来向赵忠等人辞行。赵忠本想留二位师父在多住些日子,但两位师父说庙上还有不少事,不便多留。

    赵忠四兄弟没办法,只得带着各自的夫人将两位师父送出城门。这几对夫妇和师父难得相会,都难舍难离,一直送了好长一段距离。到最后,天玄真人摆手道:“徒儿们不必送,送君千里终有一别,你我师徒还有见面的机会。”

    白莲圣母也道:你们都还有军务在身,早些回去吧。”说着,白莲圣母又狠狠瞪了一眼赵忠四兄弟:“四个赵小子,贫道可将我这四位爱徒托付给你们了。

    你们要是欺负我这几位爱徒,贫道非扒了你们的皮!”老圣母那目光极为凶狠,好像护犊的母虎一般,看得赵忠四兄弟毛骨悚然。

    赵忠忙拉着白灵上前道:“师父放心,我赵忠此生定不负灵儿!”赵义等三人也拉着各自的夫人发了誓,表了态把四位姑娘整得面目含羞,低下了头。白莲圣母这才放下心来。师徒几人洒泪分别。

    按下天玄真人和白莲圣母怎么回山不提,单说赵忠等人。众人回到城内,赵忠回到帅府处理了些军务,当晚众人各自安歇。

    次日,赵忠升坐帅堂。众将皆全身披挂齐聚帅堂,帅堂内铁甲铮铮威严无比。赵忠道:“诸位,如今我军已然收复义州,但朝廷官员还未到,如今我们还得商量商量哪路兵马留下暂时镇守义州合适?”

    话音刚落,西门康起身道:“大帅,我庆州军久守西境按理,应由我领兵镇守义州。但前几日,父帅来信说,庆州关外蛮族势大要我速速率兵回援。军情紧急,我即刻要率兵返回恐怕难以留守义州。”

    赵忠闻言道:“既是关外军情紧急,西门兄可速带兵驰援,义州交给我烈虎卫便好。”“多谢赵兄。”西门康拱手道。

    随后,赵忠便对一应守卫事宜一一做了安排,并派专人领兵将许天等叛军首脑押往京城。西门康则迅速整顿兵马准备返回义州。

    很快,庆州边军整顿完毕,赵忠亲自将西门康一行人送出白帝城,几人拱手告别,西门康领军自回庆州不提。

    赵忠率领烈虎卫暂时镇守义州。赵忠一边训练兵马一边还得处理义州大小事务。义州被叛军与战火蹂躏了两年有余,早不复当年天府盛况。如今刚刚光复可谓百废待兴,各种振兴事宜多如牛毛。

    赵忠虽然领兵是一把好手,也有一定的理政能力,但如此多的政务不免让他有些手忙脚乱。没办法,赵忠只得找来范毅帮他一起处理政务。还真别说,范毅果然尽得恩师真传不仅武艺高强这理政能力也是一流,许多难题由他一经手都能迎刃而解。

    赵忠很是高兴,最后干脆把政务都交给范毅处理,自己一心整顿人马。范毅处理起政务来那是得心应手,他对症下药对义州的大小问题都开出了解决方案,并且亲自领人监督实施。不出半年,义州虽未重回天府,但已然走出战火阴影,各方面都有了起色。

    赵忠见范毅把义州治理得井井有条,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管中窥豹,见微知著,从这便可看出范毅绝对是个治国大才。

    这一天,赵忠与众将正在帅堂议事,忽然一名军卒从外面跑进来禀报:“启禀将军,朝廷派的义州太守已到还带来了紧急军情。”

    “哦,快快有请!”赵忠闻言忙道。随后,又亲自率领众将前去迎接把朝廷委派的太守接近城内。

    帅堂议事厅。

    新任义州太守吴世杰正在宣读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北辽兴兵犯境连破数城,兵围龙虎关,顺州兵力折损甚多。边关危急,急需救兵。今特命吴世杰为义州太守,坐镇义州。原平叛边军可速速支援龙虎关击败辽军,保我大齐河山。钦此。”

    赵忠等众将跪倒接旨:“臣等领旨。”吴世杰道:“赵将军,军情十万火急,还望速速发兵。”赵忠道:“大人之言有理,末将明白。”赵忠与吴世杰迅速交接了义州一应事务。随后,率领烈虎卫三万人马直奔龙虎关而去。

    那位说了,北辽怎么又兴兵南下围了龙虎关呢?有道是说书一张嘴,难表两家事。前文书光说烈虎卫平叛的事了,接下来,且听在下说说北辽这次南侵的来龙去脉。

    自从天顺三年,北辽惨败,三十万大军损失惨重,大帅、副帅皆已阵亡。北辽皇上耶律基大怒誓要报此大仇。至此,北辽上下抓紧恢复军力,筹备粮草准备再次南下报仇。

    四年后,北辽已然恢复元气,军力充足,粮草齐备。这一天,耶律基升殿议事,文武百官齐聚大殿之中。耶律基端坐于皇位之上面向众臣道:“诸位爱卿,如今我大辽军力充沛,粮草充足。孤欲起兵南下以报四年前之大仇吞并中原,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话音刚落,只见大丞相哈密刚出班跪倒:“启奏陛下,我大辽如今虽已实力大涨,军武强盛,但缺乏一位得力帅才领军。臣以为,如无合适元帅领兵,我大辽不宜南下。”“哦,那依丞相之见,该如何寻找这合适的元帅呢。”耶律基问道。

    哈密刚道:“回陛下,我大辽三川六国人才济济。依臣之见,陛下可传旨开设武科场,大辽境内习武之人不分贵贱均可参加。

    通过比武论输赢,夺得武状元者可为元帅。如此一来,即可选出人才,又可彰显我大辽按才录用,公平公正,可谓一举两得。”

    耶律基听后大喜:“丞相之计甚妙,就按你的意思办。”随后,耶律基传下圣旨:“一月之后,在九龙城大校场开设武科场,夺得武状元者将被封为扫南大元帅,执掌大辽所有兵马,凡大辽境内习武之人无论身份高低均可参加。”旨意传下,辽国习武之人一片沸腾,一个个摩拳擦掌想要夺那武状元。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转眼间一个月过去了。这一天,九龙城大校场是热闹非凡。光是观看比武的百姓就有数十万人把个大校场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是水泄不通。

    三川六国九沟一十八寨一百单八邦的各个举子足有数千人齐聚大校场内。大校场内,各色旗帜迎风招展,一众举子盔甲各异在加上护持考场的一万精兵,远远望去,盔甲鲜明,刀枪明亮是十分壮观。

    校场的正中央设有一个巨大的梅花圈,那是众举子比武较量的地方。在校场的正北处搭着一座巨大的帐篷。这座帐篷盖着金顶,整座大帐由上等黄绫布制成乃是一座金顶黄罗帐。这座大帐周围有着数千金甲士卒护卫,这些军卒手持刀枪,五步一岗十步一哨是戒备森严。

    这座威严无比的黄罗大帐乃是北辽皇上的御用皇帐。北辽皇上耶律基率领文武百官在帐内观看比武。皇帐的外面还搭有一座帐篷那是下场比武之人标名挂号的地方。

    众人等啊等啊,好不容易等到了武科场开始的时间。只见从皇帐内跑出一匹战马。马上之人铁盔铁甲,得胜钩上挂着一口大铁刀。

    就见此人马到校场,从背上抽出了一面黄旗。随后,此人催马挥旗绕着校场跑了几圈。边跑边喊:“大辽的各路英雄好汉听着,某家乃是本次武举主考官哈里木。陛下旨意下,今日武科场连胜十杰者可为状元将被封为扫南大元帅,执掌大辽全国兵马南下灭齐;

    连胜八杰者可为榜眼将被封为扫南副元帅,协助元帅统领三军;连胜五杰者可为探花将被封为扫南先行官。还望各位英雄各显身手展我大辽风采!”

    此言一出,场上众举子顿时议论纷纷:“嘿!这给的官位还真不错啊。”“状元一定是某家的。.......”

    这时,从皇帐内传出三声号角。接着,就见哈里木摘下大铁刀在空中一举:“比武开始!”

    随着这一声比武开始,在场的数千举子竟莫名地安静下来。刚才还跃跃欲试要夺状元的众人谁也不愿意先下场。一时间,偌大的校场鸦雀无声。

    过了好一会儿,从东南角传来一声断喝:“诸位即为我大辽勇士,怎可如此忸怩?某家不才要下场夺这状元之位!”话到人到,只见一匹青鬃马从东南角的一面银狐旗下飞出,马上之人,打马如飞直奔标名挂号的帐篷而去。

    这才引出引出一段:众举子校场显能,青龙戟鳌里夺尊。

    欲知这率先下场者是谁,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