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烈虎军 > 第二十三回范毅下山惊天棋局开 大破黑风巧得三千兵

第二十三回范毅下山惊天棋局开 大破黑风巧得三千兵

    书接上回,上回书说到,赵勇战马受惊落荒而走,中途不慎落马昏迷,幸得一使刀青年相救将赵勇带回高山欲请师父为其疗伤。

    使刀青年走进山门来到大庙内,直奔小和尚口中的翠竹居而去。这座庙很大足足有七八层院子。青年三转两转,穿宅过院,费了不少功夫这才来到大庙最深处的一座小院前。这座小院被翠竹环抱,院内更有四季不谢之花,八节长青之草,清净淡雅,景色宜人。小院门楣之上刻有翠竹居三个大字。

    青年迈步走进院落,来到院中的一座禅堂前。青年冲着禅堂内望去,只见禅堂中央的蒲团上盘坐着一个白衣僧人。此人站起来平顶身高足有九尺,生得虎背熊腰,威风凛凛。一身月白色僧衣,斜披一件月白色僧袍。此人面朝佛像双手合十,口中不断传出诵经之声,随着一声声诵经,白衣僧人周身内力鼓荡显然此人内功无比深厚。

    青年见师父正在打坐练功,不便打搅于是在禅堂外垂手站立。不多时,白衣僧人一段经文念完,收功起身。似是察觉禅堂有人,白衣僧人轻声道;“小毅,既然来了因何不进?”那声音十分苍老,听着这和尚已过花甲之年

    青年见师父叫自己,连忙走进禅堂,拱手施礼:“徒儿见过师父。”“今日练功为何早归?”“回禀师父,是这么这么回事情。”青年就把去树林练功意外救下赵勇的事从头至尾说了一遍。最后说:“此人已被徒儿安置在禅房,还请师父出手为他疗伤。”“阿弥陀佛,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小毅,且随为师前去看看。”老僧说完转身出了翠竹居直奔禅房而去,青年紧随其后。

    师徒二人很快来到一间禅房前,老禅师推门进了禅房。来到禅房内,只见赵勇平躺在禅床之上仍是昏迷不醒,身上盔甲已被人卸下挂在一旁只穿着一身蓝布内衬。老禅师上前检查赵勇的伤势。赵勇身上被碎石划了好几道口子,后背还被粗枝抽了一道血痕,后脑勺有个不大不小的肿块,浑身上下伤痕累累,血迹斑斑,所幸都是皮外伤没什么大碍。老僧又伸手搭在赵勇手臂上给他号了号脉。老僧双指搭上赵勇手臂,脸色微微一变,自语道:“这是天玄真气,难道是”想到这,老禅师不由得看了看一旁赵勇的盔甲果然发现赵勇的战袍是一领海蓝色虎纹袍。“看来可以开始了”老和尚喃喃道。

    把完脉后,老禅师取了些药膏给赵勇把伤口涂上,又从怀里取出一个小瓷瓶从瓶中倒出一粒活血化瘀的丹药,随后撬开赵勇牙关就着水让赵勇服下丹药。做完这一切后,老和尚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此人外伤无甚大碍,为师已给他服下活血丹,一个时辰后就能醒来。”老和尚想了想又对一旁的青年说道:“小毅你随我来禅堂。”“是。”青年拱手领命。

    师徒二人回到翠竹居禅堂,面对面在一张方桌前坐定,方桌上放着一壶香茶,两只茶碗。师徒二人对坐而饮。老禅师看着青年那愈加成熟的面庞忽然道:“小毅,你上山几年了?”“回师父,十五载矣。”“所学如何?”“兵法武艺,治国安民无所不学且皆有所成。”“使命可曾记否?”“十数年间铭记于心,未敢有望!”青年朗声道。

    老禅师欣慰地点了点头笑道:“好,如此老衲就放心了。小毅,如今你该下山了。”青年闻言一愣,随即明白过来:“师父,可是时机已到?”“嗯,烈虎现,良将出,如今也到了你下山之时了。”“弟子谨遵师命!”青年拱手道。

    “临下山前,为师有几句话你要牢记于心。第一,朝堂争斗如疆场厮杀,兵法谋略皆可通用。第二,杀伐果断,心留净土。第三,身居高位,勿忘初衷。”老禅师看着青年缓缓开口道。“弟子谨记师尊教诲。”青年道。

    老禅师端起茶碗一饮而尽:“算算时间,那人也该醒来了。小毅你可去禅房多加照看,为师随后就到。”“弟子遵命。”青年拱手施礼,起身退出禅堂。

    待得青年走后,禅堂只剩老禅师一人。老禅师打了个手势,随着一声低沉的鸟鸣,一只白鸽飞进禅堂落在的老禅师右肩上。老禅师从袖中取出一张早已写好的字条绑在白鸽腿上,随后轻轻拍了拍白鸽,白鸽低鸣一声展翅向远处飞去。

    老禅师望着渐渐远去的白鸽,喃喃自语道:“师兄,你到底是比我快一步啊。如今龙虎皆现,棋局已开,愿你我布局可恢复中原,拯救大齐天下。”

    不知过了多久,赵勇缓缓睁开双眼从昏迷中醒来。他下意识地想起身,却觉得浑身疼痛,脑袋昏昏沉沉,仿佛又要昏迷过去。这时就听身旁有人说话:“将军伤势初缓,不宜多动还是卧床静养为好。”

    赵勇这才再次躺好,把头微微地侧向一边,就在床边坐着位白衣老禅师正在给自己号脉。这老禅师生得慈眉善目,皱纹堆累看年纪能有个六十余岁。在老禅师身后,站着位穿着大红英雄氅腰悬宝剑的青年。

    老禅师给赵勇号了号脉,随后笑道:“将军伤势已无大碍,只需将养数日便可。”赵勇这才开口道:“在下多谢少侠与老禅师救命之恩,不知二位尊姓大名,此是何地?”老禅师身后的青年接口道:“此地是叠云山宝鼎寺,在下范毅,这是我师父,江湖人称”

    正说着,禅师摆手笑道:“老衲山野之人,些许小名不足挂齿,不提也罢。但不知将军因何到此?”赵勇就把自己与卢月英疆场交锋,战马受惊的事由头至尾说了一遍。最后说:“老禅师,既然我伤势已无大碍,军情紧急,我想立刻动身回归边军。”说着,赵勇挣扎着起身就要下地。

    老禅师连忙按住赵勇笑道:“赵将军莫急,你伤势虽无大碍,但毕竟有所伤损,还是多将养几日为好,等养好了伤,我那徒儿可随你一同下山从军报国。”赵勇见老禅师如此说只得应允,遂在宝鼎寺暂时住下。

    在宝鼎寺养伤期间,赵勇和范毅常在一起饮茶聊天,切磋武艺。两人武艺、治军、安民各个方面无所不谈,越谈越投机,二人可以说是相见恨晚。最后,范毅提议,二人在老禅师的主持下结为异姓兄弟。范毅年长为兄,赵勇为弟。

    十余日后,赵勇伤势痊愈,身体复原前来向老禅师辞行。范毅也随着赵勇来到禅堂拜辞恩师。临别前,老禅师赠给范毅一身盔甲作为纪念。范毅大喜,谢过老师赠甲之恩,当场打开盔甲包全身披挂。只见范毅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身披锁子蟠龙黄金甲,外罩猩猩红的战袍,足蹬虎皮靴,肋下佩清风剑,威风凛凛杀气腾腾。

    赵勇在一旁看着范毅全装甲胄,不由得暗挑大指称赞:“罢了,都说人靠衣装,马靠鞍。这话真是一点都不假。我大哥穿上这一身盔甲还真是英武不凡。”这范毅本就生得面庞俊朗,龙眉凤目,这身金冠金甲一上身似乎平添了一股淡淡的王者之气愈加不凡。老禅师上下打量范毅也是连连点头:“好好好,小毅啊,这身盔甲给你正合适。”

    范毅二次跪倒:“弟子谢过恩师十数年教导之恩!弟子不孝,无法在恩师膝下尽孝,还望多加保重!”说着,范毅对着老禅师磕了三个响头。赵勇也在一旁跪下谢过老禅师救命大恩。

    “好啦,好啦!军情紧急,你二人不必多礼速速下山去罢。”老禅师摆手道。范毅、赵勇二人辞别老禅师出了宝鼎寺,飞身上马,飞马下了叠云山。

    玄灵山,天玄观。

    一位鹤发童颜,头戴九莲冠,身穿八卦仙衣,斜披青色道袍的老道长在道观前,昂然而立。他手捻白须,双目向北远眺,那目光仿佛穿越千里之遥,跨过十余载光阴看到了当年国都血战,七州失陷,国土沦丧。良久,道人双目中闪过一抹凌厉,淡淡道:“宝鼎有真龙,天玄出虎将,中原我们会拿回来的!”随着道人话音落下,一股强劲内力从其手中迸发而出手中的字条瞬间化为齑粉。

    范毅、赵勇二人下了叠云山,纵马往川郡方向疾驰而去。(临下山前,老禅师告诉范、赵二人,大齐边军已收复巴郡正向川郡进发。)一路之上,赵勇向范毅讲述了不少大齐边军的事迹,尤其讲了新军烈虎卫的成长、训练过程以及烈虎卫各大将领的故事、武艺等等。范毅听得津津有味,心里对这支边军新锐精兵越发敬佩与好奇。

    这天,两人正往前走来到了一座大山前。这座大山,山势陡峭,怪石嶙峋。山顶上修着寨墙,悬旗吊斗,寨墙上高挑一面黑旗,旗上大书“黑风寨”三字。赵勇见此情景对范毅道:“兄长,此山悬旗吊斗定有绿林人马驻扎,我等需小心为上。”范毅道:“贤弟言之有理。”

    正说间,就听山上一棒铜锣响“当当当!”紧接着从山上冲下一队喽啰兵。这队喽啰兵约有一千余人,人人头缠黑巾,身穿青衣,打着鱼鳞裹腿足蹬靸鞋。,手持刀枪在山脚下一字排开,队前打着一面大旗上书“黑风大王”四个大字。旗下有两匹黑马。正中央黑马上端坐一人面黑身长,身高体壮如一头黑熊一般。乌油盔,乌油甲,大黑袍,手持一条黑缨枪。左边黑马上一人,面如炭团十分凶恶。黑扎巾,黑袍,内衬软甲,手中一口大铁刀。中间那位使枪的山大王立马横枪大喝道:“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打此路过,留下买路财。牙崩半个说不字,一枪一个管杀不管埋!”

    范毅、赵勇兄弟二人对视一眼心道:“还真来了。”范毅提马上前冲着两位寨主一拱手:“两位辛苦啊,在下刚下山不久,身上银两确实不少,也有心送些给二位,交个朋友买条路过去,奈何我有个伙计不同意。”两位寨主一听齐声道:“哦!不知你那伙计是何人?可叫出来,我等与他说道说道。”范毅摘下透龙金刀晃了晃笑嘻嘻道:“这就是我那伙计!”

    两位寨主一听勃然大怒:“鼠辈安敢戏耍我等,拿命来!”那名使枪的寨主拍马挺枪直取范毅。范毅舞动透龙刀接架相还,二人你来我往斗在一处。范毅高山学艺十余年刀法精熟,这寨主岂是他的对手?也就八九个回合,这寨主就累得汗流浃背,气喘吁吁。

    那位使刀的寨主见大寨主枪法散乱渐渐不敌,恐大哥有失于是拍马抡刀加入战团想要双战范毅。赵勇在后面一看大吼一声:“以二对一不是好汉,某家来也。”抬腿从得胜钩上摘下画杆描金戟,跃马挺戟截住那位使大铁刀的寨主,就这样四个人杀做了两团。

    又打了个回合,那名使枪的寨主已然精疲力尽,一个没留神被范毅一个海底捞月透龙刀从下往上翻正打在枪杆上,震得使枪寨主两臂发麻握不住枪杆大枪脱手而飞。使枪寨主见兵器已失,拨转马头刚要败走,范毅一个力劈华山手起刀落将其头颅砍下,那寨主尸首两分死于非命。那使刀的寨主正打着,用眼角的余光一看:“啊!”就见大哥的无头尸身已然落马。“大哥啊!该死的鼠辈我和你们完不了!”他情绪一激动,精神一溜号,坏了,被赵勇抓住破绽手中大戟一个白蛇吐信正中其前心,使刀寨主大叫一声,气绝身亡。赵勇双臂一用力将其死尸挑落马下。可怜这两寨主做了半世强人如今化作南柯一梦。

    那一千余喽啰兵见两位寨主已死,纷纷撇刀扔枪在范毅、赵勇二人马前齐齐跪倒:“我等愿奉二位英雄为山寨之主。”范毅与赵勇在马上面面相觑,双目对视随即达成共识:前线正在用人之际,这队喽兵看着还算实力不弱若是能将这批人马带至前线倒是一大助力。二人想到这里遂应下众喽啰之请。那一千余喽兵欢欣鼓舞,敲锣打鼓迎接新寨主上山。

    到了山上,二人在聚义厅坐定,山前山后一众喽啰都来参拜新头领。范毅拿过花名册点视喽兵共有三千余众(书中交代,这黑风寨是方圆百里最大的山寨)。范毅当即吩咐打开库房大赏喽兵。众喽兵接过赏银纷纷拜谢头领赏赐之恩。当晚山寨盛排宴筵全山欢聚庆贺新头领到来。

    一夜无话,到了次日平明。全山三千余喽啰兵全在后山练兵场集合。范毅,赵勇站在高台之上训话,说明准备加入大齐边军烈虎卫,愿随者可一同前去,不愿去者发给路费盘缠可下山另头别主。全山喽兵大多愿意跟随新头领加入边军,只有数百人不愿追随。范、赵二人也甚是慷慨给这数百人每人都发了足够的川资路费放他们下山。最后山上还剩下三千喽兵,好马百匹,粮草两万余石。

    那位说了,这范毅和赵勇才来黑风山一天怎么就能使这些喽兵言听计从呢?书中代言,首先这范、赵二人武艺高强,轻松斩杀黑风寨原先的两位寨主镇住了全山喽啰兵。再者,范、赵二人通过大赏喽啰也凝聚起一部分喽啰的心。第三,这黑风寨的众多喽兵都是穷苦百姓出身,少有大奸大恶之徒。他们谁也不愿终身为贼。俗话说,占山的是上为贼父贼母,下为贼子贼孙,本身为贼顶风都臭八百里,落草终非是正道。因此一听说有机会扒掉贼皮,加入朝廷边军大多数喽兵自是愿意追随。

    闲言少叙,书归正文。三日后,范毅、赵勇放火烧了黑风寨,率领三千兵马,押着十几车粮草辎重,骑兵在前,步兵在后离开黑风山继续往川郡进发。一路上为了避免麻烦, 范毅命人打起伪蜀军旗号,诈称是前线救应之军。大军一路畅通无阻很快来到川郡境内。

    这天正走着,忽然探马蓝旗来报:“启禀二位将军,据我等探知,大齐烈虎卫现已攻下青川堡。守将陈凡突围而走,烈虎卫大军追击陈凡残部与陵川堡守将叶昌所率伪蜀军遭遇两下正在交手。如今,陵川堡内还有五千守军由偏将朱山领军守城,请令定夺。”

    范毅闻报大喜:“吾初来乍到,正愁无物进献。如今陵川堡空虚,待我趁势取了陵川以为进见之功。”赵勇在一旁道:“兄长,陵川虽是空虚,但仍有五千守军且陵川堡易守难攻,我等还需从长计议。”范毅道:“贤弟放心,我久闻那朱山性如烈火,暴躁非常。我等只需激怒朱山将其引出城外交战,将其击败趁势取城定可成功。”说罢,范毅一马当先直奔陵川而去,三千大军紧随其后杀向陵川堡。

    大军很快来到陵川堡城下,范毅吩咐大军扯起大齐顺州边军旗号,并在城下摆开阵势。范毅抬腿摘下透龙刀在空中一举:“给我讨敌骂阵!”数名讨战官飞马出阵高声断喝:“城上的叛军听着,天兵已到,快快开城投降。如若不然,打破城池,鸡犬不留,到时悔之晚矣!”

    早有守军把这一情况禀报给偏将朱山。朱山听说又有大齐官军兵临城下,心下一惊:“难道大齐兵分两路前来取城?”朱山不敢怠慢,急忙登城观看,果见城下一支兵马约有三千之众打着大齐顺州边军旗号严阵以待。

    朱山见城下齐军讨敌骂阵,当即就要领兵出战。身旁一名都尉赶忙将其拉住:“将军且慢,如今叶城主领大军在外作战,城内兵力空虚,属下认为我等还是守城为上,不可轻出。”朱山闻言点点头:“就依你所言,我们坚守城池,齐军叫阵不予理会!”齐军在城下讨战了半天,伪蜀军仍是闭门不战。范毅见状吩咐军卒:“给我使劲儿骂!”众三军闻言就骂开了,那真是什么难听骂什么。就这么说吧,城下那三千齐军把朱山祖宗八代都问候了个遍,再骂下去仿佛齐军可以用言语把朱山祖坟给刨了。

    本就性如烈火的朱山在齐军的轮番辱骂下彻底按耐不住了:“齐军小儿竟敢如此辱骂于俺,待本将军下去把他们刀刀斩尽,刃刃诛绝!”说着,朱山迈大步就要出城迎战。身旁都尉刚想阻拦,被朱山一把甩开:“你给我躲开!”朱山气得三尸神暴跳,大步流星下了城楼。来到城下,朱山飞身上马,手提一柄铁瓜锤点兵两千杀出城来,在城外列成阵势。朱山纵马舞锤直奔齐军大阵杀来:“齐军杂碎,胆敢辱骂本将,俺定要尔等在锤下作鬼!”

    范毅见朱山领兵出战,不由得大笑:“今日这陵川堡定是我大齐囊中之物。”说着,范毅催马舞动手中透龙金刀和朱山斗在一处。二人刀锤并举,你来我往奋力拼杀。打斗到二十回合,朱山虽力大锤沉但敌不过范毅刀法刚柔并济,招式精妙,已然只有招架之功并无还手之力。突然,范毅一刀奔朱山脖项便砍,朱山忙吧头一偏,刀走空了。哪知这是虚招,范毅反手一刀一个脑后摘瓜奔朱山后脖颈砍来,朱山躲闪不及,只听“喀嚓”一声斗大的人头落地,朱山死尸栽落马下。

    赵勇在后面见范毅得胜,把手中画杆戟一摆:“冲!”“杀啊!”三军儿郎挥刀挺枪,摇旗呐喊,如潮水一般向伪蜀军掩杀而去。

    常言道,将是兵之胆。伪蜀军见主将已死,顿时军心涣散。见齐军掩杀而来,伪蜀拿起刀枪仓皇抵抗了一阵。奈何齐军攻势猛烈,伪蜀军抵挡不住扔下数百尸体败退而走。

    伪蜀残军慌慌张张地逃回城内。残兵败将刚一入城,城内守军正想关上城门,不料被范毅看见,范毅飞马上前手起刀落将城门口的几名伪蜀军,接着一刀砍断缆绳将千斤闸放下。随后,齐军大队人马如开闸洪水一般涌入城内。

    城内的伪蜀军见齐军竟能轻易入城,一时间慌了手脚,拿起刀枪勉强抵抗了一阵。怎奈,城内伪蜀军主将已死,军心涣散,士气全无,齐军大部已然入城攻势猛烈,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半个时辰后,伪蜀军死的死降的降,陵川堡业已收复,大齐边军旗帜已高扬城头。

    这时,叶昌率领伪蜀军主力退至陵川堡。范毅、赵勇二人果断领军截杀和赵忠所率的烈虎卫主力合力绞杀伪蜀大军,最终斩杀陈凡、叶昌大败伪蜀军,赵猛与赵忠兄弟相见这就是以往的经过。

    书归正文。赵勇在酒席宴前把自己这一月以来的经历从头至尾说了一遍。众人听得津津有味并连着向范毅敬了几杯酒庆祝他加入边军。不过赵忠在听到叠云峰,宝鼎寺几个字时,面色微不可查地变了变。

    酒宴已然进入尾声,这时范毅端起一碗酒来到赵忠身旁:“大哥,小弟敬你一碗。”赵忠连忙端酒起身:“贤弟客气。”随之将酒一饮而尽。这时,赵忠似乎喝多了,一个趔趄倒向范毅。范毅连忙一把扶住,二人掌臂相撘,却不料这一搭让赵忠大吃一惊。

    欲知赵忠为何吃惊,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