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讲各朝历史,开国皇帝们破防 > 第102章 这是我大宋的盛世!

第102章 这是我大宋的盛世!

    宋朝。

    赵匡胤的心跟着天幕上的后世华夏人的评论,忽上忽下。

    怎么会这样?

    在看明朝历史的时候。

    后世华夏人那是齐刷刷的称赞明太祖朱元璋的功绩。

    全天幕没有一条是评论或者置疑的言论。

    为何到了他赵匡胤,他的功绩,会被后世华夏人这么两极分化的评论。

    赵普看赵匡胤沉下了脸,忙解释道:“陛下,息怒。”

    “依微臣来看。”

    “后世人陈斌说的才是最准确的。”

    “至于后世的实时弹幕,多有夸张之言,不用都信。”

    “之前宋朝后世子孙的宋微宗,不就是澄清过了吗?”

    帝王空间。

    朱棣惊讶道:“没有想到后世华夏人对宋太祖赵匡胤的看法,区别有这么大。”

    朱元璋摇了摇头道:“后世华夏人对赵匡胤评价不高。”

    “绝大数都是被他后世子孙所连累。”

    “宋朝,富宋,却兵弱。”

    “多少是一种遗憾。”

    “无论是在朝代或者历史长河上。”

    【历史上有名的黄袍加身,也被称为陈桥兵变,具体发生了什么,也挺有趣。】

    【大概的意思就是,赵匡胤带兵出去打仗。】

    【夜宿在陈桥驿。】

    【次日,赵匡胤在半睡半醒间,听到外面喊声四起。】

    【赵匡胤疑惑间,刚出门,就被一群手下围了起来。】

    【在混乱中,不知是谁将一件黄袍披在他的身上。】

    【说是天冷了,披件衣服。】

    【赵匡胤都没有反应过来,士兵们全身跪下高呼万岁。】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黄袍加身”,史称陈桥兵变。】

    【宋太祖赵匡胤一袭黄袍加身,成就了宋朝盛世,此后历经320年,共十八位赵氏皇帝。】

    后世实时弹幕——

    “如果陈桥兵变,赵匡胤就是不肯称帝,会发生什么?”

    “回复楼上:赵匡胤:让你多读书,你非得去养猪。

    我不接受,不白忙活了。”

    “回复楼上:黄袍加身你不肯,你铁了心要做大周的忠臣。

    你做了忠臣,我们这些兄弟岂不成了大周的反贼。

    回头皇帝能饶了我们?”

    你既然不肯做皇帝,开弓没有回头箭。

    为了兄弟们的脑袋,那就只能帮你为大周殉国了。”

    “回复楼上:赵匡胤:我自己策划的,我拒绝,我是脑子有病吗?”

    “回复楼上:这种事吧,历来都是欲说还休,半推半就。

    都是将来要青史留名的,吃相不能太难看。”

    “回复楼上:赵匡胤:你们这是要害了我。”

    “赵匡胤第一次当皇帝没经验,竟然让亲弟弟给干掉了,家贼难防啊。”

    “回复楼上:烛光斧影,这个典故就出自这里。”

    “赵光义:可得给你黄袍加身,反正也是我的。”

    “赵匡胤是个能人,可是他弟弟赵光义是个废材。”

    “重文轻武就是从赵光义开始的。”

    “赵匡胤:你们干什么?龙袍怎么弄到我身上了。

    我这手怎么回事,怎么自己系口子,快阻止他啊。

    我这腿怎么回事,怎么自己往龙椅上走啊。”

    “不管怎么说,赵匡胤开创了历史上经济文学最繁荣的都朝,这就是功劳。”

    “赵匡胤最后给他弟弟做嫁衣。

    连两个儿子也被他弟弟杀了。”

    宋朝。

    正在上早朝的宋太祖赵匡胤,豁然起身。

    “金牌脸”扫过文武大臣,掷地有声道:这是我大宋的盛世!”

    然而帅不过三秒。

    赵匡胤在看到自己被赵光义杀了,踉踉跄跄跌坐在椅子上,满脸不可置信。

    “赵光义杀了朕?”

    “朕是给他做了嫁衣?”

    “连朕的两个儿子,也被他杀了?”

    “赵光义!朕来问你,这皇位应该谁来继承。”

    赵光义狼狈上前,扑通跪倒在地。

    “皇兄,冤枉啊!”

    “后世华夏的弹幕,多有夸张。”

    “我怎么可能会害皇兄你。”

    赵匡胤眯起了眼睛,冷笑道:“朕知。”

    “所以,你现在还能安然无恙。”

    “至于往后会发生什么,朕也没有必要和你争论。”

    “天幕自会给朕答案。”

    【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当上皇帝后,忧心武将乱用兵权,为祸一方。】

    【于是有了历史上着名的“杯酒释兵权”。】

    【不得不说。】

    【宋太祖赵匡胤能被兄弟们拥护,也是有人格魅力的。】

    【赵匡胤在打定决心后,直接在宴请高级将领时。】

    【提出了他当上了皇帝,却整日惊惧难眠。】

    【众将疑惑:陛下为何如此。】

    【宋太宗赵匡胤直接说,害怕他们这些武将有了兵权篡位。】

    【在众将惊惧时,他又提出让这些将领放弃兵权。】

    【他可以让他们镇守各地,积财富于后人。】

    【如此一来也不用君和臣相互猜疑,造成不好的场面。】

    【这些将领回去一想,赵匡胤都说这么明白了。】

    【哪里还敢违背。】

    【第二天,一个个都很懂事的称病解除军权。】

    【次日,一众高级将领相继称疾,申请解除军职。】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赵匡胤兵不血刃,杯酒释兵权。】

    【也让他巩固了新政权。】

    后世实时弹幕——

    “自己是怎么拿的天下,也怕其他人用同样的方法夺自己的天下。

    也为宋朝命运埋下了伏笔。

    崇文抑武。”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只是抑武。

    但是他从来没有自废武功。

    是他的好二弟,把汉人的血性给压制废除了!”

    “回复楼上:是的,赵匡胤他有实力能带得动军队战斗,赵二……哎。”

    “和赵匡胤一起创业是件幸运的事情。”

    “回复楼上:人格魅力没得说,不杀功臣。

    连柴家后代也没有杀。”

    “赵匡胤自己也是武将出身,最后,死在赵光义手里。”

    “杯酒释兵权,却没有收他弟弟的兵权,这也是他的取死之道。”

    “回复楼上:要当皇帝,不要说亲弟弟。

    就是亲儿子都得防。

    甚至亲妈。”

    “赵匡胤把自己铁杆支持者弄走了,最后自己被兄弟害死。

    皇位被抢都没一个人站出来。”

    “宋朝是武将篡位建立的,结果武将在宋朝的地位最低。

    四个人都能把武将的尊严踩在脚下。”

    “遗憾啊!再给赵匡胤十年,赵绝对可以拿下燕云,可惜了。”

    “赵匡胤在位17年,为什么不立太子?

    他晚年的时候,几个儿子也十多岁了。

    古代算不小了,可以立为太子了。

    早立太子岂会让赵光义钻了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