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穿越明末:我从陕西闹革命 > 第149章 不沾泥 双翅虎 紫金龙

第149章 不沾泥 双翅虎 紫金龙

    王三兵马抵达了洛川。

    而洛川这边,张存孟带着百十个好手,跟着洛川人——张存盅一并抵达。

    张存盅,当初参与王二王三攻打澄城县的首义头人之一。

    同时他还是绰号不沾泥的张存孟同宗兄弟。

    这一次返回洛川,张存盅第一时间找到了张存孟,邀请他一并归附大同军举事。

    本来张存孟没有多少心动,毕竟他混的也不错,手下兄弟不少。

    但问题是,春旱了。

    张存孟手里没有粮食,可张存盅这边,却因为靠近宜君,所以派人联系了弓二,从弓二这边弄到了一百石米面,接着用这一百石米面招揽人手。

    很快手下多了两个部将,双翅虎杨六郎、紫金龙王嘉运,一起攻打本地的富户,将粮食凑齐了。

    这一下,不沾泥张存孟实在没有好的办法了,为了生计,只能投奔自己的同宗兄弟,得了一个大同军百户的名头。

    这个百户名头,张存孟是不满意的。

    毕竟都造反了,岂能没有微风的头衔?

    但张存盅不这么看。

    王三交代过,多大的能耐,吃多大碗的饭,张存盅他们迄今为止不曾攻克一县,人手有限,也就在本地逞凶,根本算不得多能耐。

    所以直到现在,张存盅还是按照大同军的编军习惯,自称洛川千户,手下五个百户,其中一个是跟着他一起回来的百户,另一个是弓二渗透进来的手下,现在也给他干活。

    然后另外三个就是不沾泥张存孟,双翅虎杨六郎、紫金龙王嘉运。

    这样凑一凑,张存盅兵马千余,算得上本地一霸。

    当然,张存孟的不满,很快在王三的大军包围洛川之后,彻底消散了。

    “三爷!!!”张存盅见到了王三,兴奋且激动。

    而张存孟看王三面相小,面面相觑,可也不敢乱动。

    因为王三手下几万人呢!

    团团包围了洛川不说,还已经开始四面出击,打得本地卫所兵纷纷归降。

    实在是天旱,眼瞅着今年春耕就绝收,现在王三一来,攻打士绅,掠夺钱粮,招揽他们。

    军户们都多久没有发饷了,一声令下,立刻就跑来归附。

    王三在五月二十八的时候见到了张存盅他们。

    也因为吞并了本地额卫所军户,再加上从南方带来的流民,整理出来了六万人,直接将洛川围得水泄不通。

    而就是这样的势力,王三迄今为止还挂着千户名头。

    张存孟再有想法,掂量一二,也不敢造次。

    至于双翅虎杨六郎、紫金龙王嘉运两人,相对欣喜的拱手道:“久仰王三爷大名!”

    “客气了。”王三招呼他们落座。

    “存盅。”王三对张存盅叫道:“名册可带来了?”

    “在这里!”张存盅赶紧将他一直记着的花名册送到王三这边。

    王三打开之后稍微看了一下总人数,然后微微颔首道:“之前战死的兄弟,回头等拿下了洛川县,抚恤分一部分过去。

    至于剩下的,按照之前的约定,等拿下洛川县,你就是洛川守备千户。

    跟你一起干事的刘一平,他封为守备把总,领督百户三。

    双翅虎杨六郎,你也为别部千户。

    紫金龙王嘉运,你为别部把总。

    不沾泥张存孟,你入我麾下任事,册你为百户,如何?”

    王三头也不抬的就把人选定好。

    张存孟显然是没想到,王三居然会调他入麾下。

    “这个……”

    “赶紧答应!”张存盅出声道,“你我同宗,三爷才看要你留在他身侧,莫要不识好歹。”

    张存孟只能点了点头。

    “好。那么说下接下来的任务目标。我已经通信陕北二十五路弟兄,七月会师延安。”

    王三直接说道:“鄜州境内的所有兵马,由我这段时间内统合,作为安置。所以你们的军职,现在就会定下来。

    但十月前,我要打一次延安。

    三个月内,尝试夺取延安城。

    不论成败,延安是一定要打的。

    打完延安,明年我们就能改元建制,正式开国号,而不是顶着大同军这个不上不下的莫名军号。”

    “三爷您想通了!”张存盅显得很开心,“那是二爷还是您?”

    “到时候再说。”王三微微摇头,“开国之后,要面对的事情太多了。大明的围剿一定会紧随其后而来。

    所以,我们要做的事情很多。”

    “这样吗?我是觉得还是三爷更合适称王。”张存盅连连道。

    王三并没有说什么。

    他和王二之间,谁称王其实都可以。

    区别就在于,接下来的延安一战。

    如果王三能克延安,那么不用说,王三的麾下一定会想办法抬他上位。

    毕竟延安可是坚城,这都能拿下,那么西安府又有何难?

    要是王三拿不下延安,他和王二之间,只怕各方势力还得权衡一二,看看谁更合适。

    只是王三懒得想称王的事情,窗口期内发展最为重要,称王不过就是锦上添花而已。

    看到张存盅这模样,张存孟他们面面相觑,真的很少见自己这个兄弟,这么表态兴奋的。

    “好了,接下来要攻打洛川。”

    王三顿了一下,“再有三天,攻城器械就打造完毕了,这段时间你们也安营扎在,然后配合清账洛川县各乡的土地。

    自万历年时,本地清账出中等田三十一万亩,这个相关内容是我在澄城县看过布政司的表彰。

    虽然有三十一万亩之多,但多是山田,如今天旱严重,百姓流离。

    光是我这边已经确定登记的本县人口,就多达三万。

    但从本地士绅手里拿到的县志载录看,天启三年的时候,曾经整理了一次户口。

    只有区区九百六十三户,两千两百多口人。

    隐户逃民实在太多了,我需要你们出面,协助我安抚本地百姓,重新分配土地,整顿水利。”

    “三爷放心,都是自己的家乡!我们义不容辞!”张存盅拍着胸脯保证。

    “好!我预估,这一场大旱,七月末就会停,到时候还能抢种一季冬麦。这段时间内,你们要做好准备,尽快恢复生产,不然来年粮草肯定要出大事。”

    王三显得有点神神叨叨。

    张存孟微微皱眉,大旱七月末就能停?

    本地乡人都看不懂,这个王三爷怎么能看出来?

    但现在是王三的交代,张存孟他们只能选择相信。

    水利的修建,终究是惠及他们的未来,也能减轻王三领兵出征的负担。

    集中资源以工代赈,和对外扩张必须要同步进行的。

    不然后方稳定与生活都成问题。

    看着他们的动向,王三又说:“我从四方搜罗来了一批新作物,有土豆,有番薯以及玉米。这三样适合在山间耕种,本地的农场要优先耕作这些作物,军中粮草我这边会提供大部分,想办法解决他们的生产问题。

    未来,咱们想要挡住大明的围剿,没有这三样不成。”

    “是!我会注意的。”张存盅神情很严肃,在山上的时候,王三就说过,有三样作物,适合在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坡种植。

    尤其是土豆。

    但土豆只在西安府内有种植,贵族作物,产量有限。

    不过好歹是通过了之前那些“会员们”,帮他弄来了这些种子,现在澄城县、白水县的几个农场已经开始尝试。

    明年,就是黄龙县、洛川县都会尝试。

    王三也不会直接强推本地百姓种植,就拿农场来试验。

    反正农场算是准军事组织,只要兜底粮食,让他们种什么,他们就会种什么。

    最快,今年入秋,澄城县的马铃薯,就能开始收获。

    到时候看看产量就是。

    希望能不亏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