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庆余年2:范闲回京 > 第二百三十四章 老师与学生

第二百三十四章 老师与学生

    南庆境内。

    河道上,一艘战船改制的商船顺流而下。

    这船,正是今天晌午过后自沙州离港的范闲一行人。

    “大人!”

    门外,王启年轻轻敲了敲房门。

    闻声,范闲自窗外收回目光:“进来吧。”

    紧接着王启年推门而入:“三殿下想要见你。”

    一边说,王启年侧了侧身子,露出跟在身后的李承平。

    等到王启年离开,范闲这才示意李承平先落座:“怎么了?”

    “听闻老师受伤,过来看看伤势如何。”

    李承平回答的不卑不亢,在外人面前,他仍旧是那个无法无天的混世魔王三皇子,但在私底下,特别是在范闲面前,李承平展露出的却是另外一副面孔。

    沉稳冷静,至世事洞谋略,简直不像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少年。

    “已经大致无妨了。”

    范闲用的是自己调配的伤药,效果极好:“除此之外呢?”

    被范闲一句话道破心中想法,李承平没有半点意外。

    自从两人认识开始,范闲总能看透他隐藏起来的一面,向来如此。

    “学生想要知道,动手的是什么人。”

    李承平恭恭敬敬的拱手,态度极为客气。

    “长公主,太子,二皇子。”

    范闲语气平淡,像是再说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京都那些人都有可能,当然,也有可能是和沙州颍州官员有联系的人。”

    听着范闲这说法,李承平眉头当即皱起。

    “另外学生还有一事不明。”

    范闲点点头,让李承平接着说下去。

    “既然老师受了伤,为何不先查出凶手?”

    说着,李承平又板着脸道:“遇到了刺客袭杀,不仅没有寻找幕后真凶,反而还仓皇南下,这未免……未免有些……”

    “胆小如鼠?”

    范闲满脸笑意,接着李承平的话头继续说道:“还是缺乏英雄豪迈?”

    面对范闲这说法,李承平没说话,但是态度已经表明了心中想法。

    见状,范闲笑了笑,又转头看向窗外。

    天空碧蓝,江边美景如。

    李承平只是沉默,也不吭声。

    足足良久,范闲这才淡然笑道:“找到凶手又能如何?知道是谁安排的刺杀行为又如何?”

    “打个比方,这些杀手正是长公主安排的,然后呢?”

    “难不成我要跑回京都,找陛下告状,说长公主派人刺杀我?”

    说到这里,范闲笑着摇了摇头。

    “事情从来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即便铁证如山,幕后主使者也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房间里并无他人,范闲的语气格外放松,言辞之间诸多不敬之语。

    李承平倒也不在意这些,只是静静的坐在一旁。

    “有句话你要记住。”

    听到范闲语气有了变化,李承平下意识挺直了腰杆。

    范闲回头看着李承平,一字一顿道:“永远不要做没有意义的事情。”

    细细品味了良久,李承平这才缓缓垂首:“是!”

    “行了,沙州的事情都已经过去了,接下来就该去杭州了,做好准备。”

    范闲话里带着几分笑意:“苏州可不是沙州颍州两地所能比的!”

    听到这话,李承平没有过多停留,朝范闲行了礼,便退出了房间。

    他真的不想找幕后凶手吗?

    当然想。

    此次负责刺杀的四个杀手,三人都已毙命,言冰云还在追查剩下的那人,在没有得到结果前,说什么都不好使。

    对方没有在颍州下手,是因为并没有猜到范闲会突然转道走水路。

    至于选择在沙州动手,一是因为范闲给了他们机会,至于第二点,自然是范闲想要看看京都那些人是什么反应。

    颍州之后便是苏州,内库一直都以此处为根基,京都诸方势力反应越大,越能表示那些人不想让自己到苏州去。

    在差点丢掉小命的前提下,范闲算是看出了内库对长公主那些人的重要性。

    这样算下来,倒也不算是一无所获,另外,在上午那场刺杀中,范闲还学到了不少东西。

    比如说,不得有仁慈之心。

    再比如,不能小看任何人。

    沙州距离苏州极远,即便是走水路,也要一天一宿的路程。

    他们是晌午时分出发,算下来的话,至少要到明日晌午才能抵达。

    换言之,他们要在江上待一晚上。

    商船再大,但终究是离不了水的,而飘在水上的东西,皆是无根浮萍。

    商船离港的消息很快便传回了京都,随之传回来的,还有范闲在城门处遇刺的消息。

    随着消息越传越广,范闲的伤势变成了重伤。

    如今范闲是一处的主办,而监察院一处负责监察京都事宜,想要让一处同僚们散播些许消息出去,简直易如反掌。

    早些时候颍州沙州发生的事情便是如此。

    不过,不管坊间如何传闻,呈送到御前的,定然是最真实的情报。

    消息送到的时候,御书房里除了庆帝外还有林若甫、陈萍萍、范建以及兵部尚书数人。

    见侯公公将消息送到眼前,庆帝大致扫了一眼,而后摆手道:“读出来吧。”

    在座的这些人都和范闲有丝丝缕缕的关系,让他们知道也无大碍。

    至于兵部尚书,他胆子再大,又怎敢跟林若甫陈萍萍之流对抗?

    等到消息念完,侯公公这才退到了一旁。

    “既然范闲无碍,那就没有影响了。”

    陈萍萍最先开口,声音里透着丝丝冷意。

    众人都不是第一次和陈萍萍打交道,所以并不觉得任何意外。

    林若甫先是抬头一眼,暗自揣摩着庆帝的想法:“至于刺杀范闲的那些杀手,应该查明他们的身份。”

    一句话说完,见庆帝没有开口的意思,林若甫心中落下一块大石。

    闻言,旁边陈萍萍直接接下话茬道:“四处的人已经开始行动了,随行的还有六处探子。”

    陈萍萍的言下之意是,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对上监察院这两处,插翅难逃。

    这个当口下,范建却没有开口的意思。

    按道理说,范建是最应该关心范闲的人,但眼下却没有任何说法,这明显有些反常。

    注意到范建这边的情况,庆帝看似无意道:“你怎么看?”

    闻声,范建这才回过神。

    朝着庆帝拱了拱手以示尊敬,范建旋即开口道:“闲儿无事自然是最好的。”

    这话听起来显然有些不够充分。

    见状,范建只得主动调转话题道:“臣刚才想的是另外一个问题。”

    “若是与北齐交战,我方应该准备多少粮草?”

    随着范建这话,御书房里的话题又偏回到了两国战事上。

    至于范闲的所作所为和遇到了什么,立即变成了一个小小插曲。